万古认高人旧居,翠溪双抱。春山不老。
桃花外、又生芳草。家连戚里,将母辞官荣州道。
任奸党成碑,一付苏娘笑。地仙楼,畅游钓。
樽酒纵谈,宋到邦昌,天公真醉了。
学士此共读,念王室,忧心捣。舍痛哭,如何好。
过三朝交流仍半岛。借素阁鱼陂,社事乡农醮。
墓边来大鸟。
万古认高人旧居,翠溪双抱。春山不老。
桃花外、又生芳草。家连戚里,将母辞官荣州道。
任奸党成碑,一付苏娘笑。地仙楼,畅游钓。
樽酒纵谈,宋到邦昌,天公真醉了。
学士此共读,念王室,忧心捣。舍痛哭,如何好。
过三朝交流仍半岛。借素阁鱼陂,社事乡农醮。
墓边来大鸟。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而宁静的居所,被翠绿的溪流环绕,春山常青,桃花盛开,新草丛生,环境优美。诗人提到的“家连戚里”显示了家族的显赫地位,他为了奉养母亲辞去官职,选择在荣州道上享受闲适生活。对于那些试图陷害他的人,诗人以一笑置之,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地仙楼”是诗中的一个重要景点,诗人在此畅游垂钓,与朋友饮酒论史,感叹从宋朝到偏安的邦昌时期,仿佛连天公也为之陶醉。诗人与学士们一同阅读,关心国家命运,心中忧虑,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痛哭表达内心情感。
随着时间流逝,诗人走过三个朝代,横溪阁依旧,周围景色如故,他借着鱼池和乡间祭祀活动,寄托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最后,诗中提到墓边的大鸟,可能象征着某种寓意或诗人的情感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赵熙的笔触细腻,语言含蓄,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