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荐云扰,晋宇如瓜分。
修蛇与封豕,乘时肆妖氛。
茁彼池中蒲,雄姿盖世闻。
投策渡江表,目中无晋君。
兵威奋烈火,玉石将俱焚。
谢傅运帷幄,子弟将中军。
战血漂淮水,杀气凌浮云。
遂令轩冕士,不污犬羊群。
伟哉淝水捷,可方城濮勋。
吁嗟谢安石,后世之桓文。
彼哉清谈辈,碌碌何足云。
五湖荐云扰,晋宇如瓜分。
修蛇与封豕,乘时肆妖氛。
茁彼池中蒲,雄姿盖世闻。
投策渡江表,目中无晋君。
兵威奋烈火,玉石将俱焚。
谢傅运帷幄,子弟将中军。
战血漂淮水,杀气凌浮云。
遂令轩冕士,不污犬羊群。
伟哉淝水捷,可方城濮勋。
吁嗟谢安石,后世之桓文。
彼哉清谈辈,碌碌何足云。
这首明代诗人莫璠的《读史三首(其一)》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战争场景,以五湖云扰和晋室分裂为背景,暗喻当时局势动荡。"修蛇与封豕"比喻强大的敌人,他们趁乱作恶。主人公似蒲草般崛起,决心不臣服于晋朝,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气概。他挥师南下,视晋君如无物,战斗激烈,连玉石俱焚。诗中提到的谢傅(谢安)运筹帷幄,指挥子弟兵取得关键胜利,战功如同城濮之战般辉煌。诗人赞美谢安石为后世的桓文(春秋时期齐桓公与晋文公),而对只会清谈的士人予以贬低,认为他们无实际贡献。整首诗赞扬了英雄人物在危难中的英勇和智谋,以及对庸才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