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名为《和钱济明游官园》。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情吟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自谦之意。
“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游园时偶然间触摸到自然景物,但却感到自己无法完全捕捉其美,甚至对于能写出一两句来描述这种美景而感到惭愧和自卑。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这两句诗人在著名的花园和古老的庙宇中寻找春天的颜色,感受其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细小的事物,比如水中的双鱼鳃,不仅没有嫌弃这些微小之物,反而用“不荤勿鄙”来表达对它们的珍视。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这两句描绘了秋天庄稼成熟的情景,其中“木奴”指的是一种植物,其种子在秋季成熟。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界的景象,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色时内心涌现出的无限感慨和忧愁。其中,“洞庭金作堆”是对古代名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火攻胜的历史事件的引用,意指着自己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思念与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对过往英雄业绩的怀念。
古蛮丝裹块焦桐,色带凌霄劫火红。
送与天童弹一操,风前月下滴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