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水石作芳邻,澹泊生涯活我贫。
半世未除三件事,一身常作两般人。
负薪踏破云霞片,把钓忘机鸥鹭亲。
帘外日斜抛卷去,追寻野老作阳春。
山居水石作芳邻,澹泊生涯活我贫。
半世未除三件事,一身常作两般人。
负薪踏破云霞片,把钓忘机鸥鹭亲。
帘外日斜抛卷去,追寻野老作阳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以自然为伴,过着简朴而淡泊的生活。首句“山居水石作芳邻”,点明了诗人居住在山水之间,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致为邻,暗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接着,“澹泊生涯活我贫”一句,表达了诗人虽生活清贫,却能从淡泊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半世未除三件事,一身常作两般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他或许在半生中未能完全摆脱某些困扰,但他的生活态度却是多面的,既能在世俗中生存,又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负薪踏破云霞片,把钓忘机鸥鹭亲”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一是劳作,二是垂钓。前者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劳动的尊重,后者则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忘却世俗纷争,与鸥鹭为友的闲适生活状态。
最后,“帘外日斜抛卷去,追寻野老作阳春”两句,以日落为背景,诗人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出屋外,追寻村中的老人,仿佛在与他们交流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和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以及他对自然、生活、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融合。
霜雪俱怜节操奇,碧鲜红润两相宜。
渭滨初种谩千亩,陇上寄来惟一枝。
酸实不供饥凤啄,暗香翻许此君知。
佳人零落空山久,况是天寒日暮时。
儒官窗户寒,恇怯日出光。
独冷不可耐,大杓倾鹅黄。
洞庭隔烟波,忽惊风露香。
开门问谁与,知君念荒凉。
芳包照盘新,硬句摩天扬。
山中千头奴,丹黄丽秋阳。
骚人巧采摘,灿灿简册方。
君诗追古作,语壮韵转彊。
属和郢中人,凋零不成行。
临风咏玉台,噀雾开蜜房。
殷勤此珍馈,玩味愧莫当。
但酌潘公醽,一举累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