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启文华,熙春景物嘉。
古今学有别,天地德无涯。
内外应非二,知行要并加。
儒臣同坐论,不觉日西斜。
讲席启文华,熙春景物嘉。
古今学有别,天地德无涯。
内外应非二,知行要并加。
儒臣同坐论,不觉日西斜。
此诗描绘了在仲春时节,皇帝于经筵上与儒臣共论学问的情景。首句“讲席启文华,熙春景物嘉”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时节,文华之席开启,春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浓厚且自然景色宜人的场景。
接着,“古今学有别,天地德无涯”两句,揭示了学问的差异性以及天地间道德的无限广大,强调了学习的多样性和道德的深远意义。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探索,也体现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内外应非二,知行要并加”则进一步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为内在的知识与外在的行为不应有所区别,理论与实践应当并重,共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最后,“儒臣同坐论,不觉日西斜”以生动的场景收尾,儒臣们围绕着学问进行深入讨论,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直到太阳西下。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讨论的热烈和持久,也暗示了学问追求的无止境和对知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经筵上的学术交流情景,表达了对学问的尊崇、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知识与实践并重的重视,展现了清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