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鸟归林巳夕阳,野人相引度高冈。
马头一片青山影,经过絺衣似水凉。
烟鸟归林巳夕阳,野人相引度高冈。
马头一片青山影,经过絺衣似水凉。
这首诗描绘了彭山道中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感受。首句“烟鸟归林巳夕阳”,以“烟鸟”点出黄昏时分的景象,鸟儿归巢,烟雾缭绕,夕阳西下,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次句“野人相引度高冈”,描述了诗人被田野间的人引领着穿越高高的山丘,这一行为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第三句“马头一片青山影”,通过马头的视角,将青山的倒影投射在地面上,既展现了山的雄伟,又通过光影的变化,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最后一句“经过絺衣似水凉”,以“絺衣”(一种轻薄的夏季衣物)比喻经过山风拂面后的清凉感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行走在山间时的舒适体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时所见的自然风光,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质庵乃小隐,栖迟厌世烦。
旦旦铲华采,而欲寻根源。
举世尚文辞,质庵讷不言。
举世尚华饰,质庵行是敦。
一质而已矣,多文奚足云。
吾请为质庵,近前一致词。
文质贵彬彬,昔闻之先师。
不见子桑户,谓孔文无质。
欲说而质之,贻笑至今日。
不见孔仲尼,讥户质无文。
欲说而文之,户坚如不闻。
我学仲尼者,质庵无我弃。
他日见质庵,当以文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