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佳境的图景,诗人以悠闲自得的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清静夜晚的喜爱。"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一个外来访客在夕阳的映照中到达了一处幽深之地,周围是充满秋意的树木和散发着清香的野草。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界限或入口,而非特定地点。
接下来的"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领悟和期待。在这个季节里,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良辰美景总会自然而然到来。这里的“好风”指的是秋天那清新的微风,而“明月”则是夜晚中最亮堂的星辉。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探望荷花时,那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到荷叶上的情景,以及那被秋风轻拂而显得脆弱的柳枝。这两者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体现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细腻变化。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希望在这如此美好的夜晚中能够尽情享受,让时间流逝得慢一些,不要急于惊扰这份宁静。这里的“晓钟”指的是晨钟,即早晨寺庙敲响的钟声,象征着夜晚即将结束,而诗人却希望这个清澈的夜晚能够持续更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闲适、宁静且充满自然之美的生活境界。
碧天清暑凉生,流莺啼彻闲庭。
又逢佳景,谁家游冶,芰裳兰钏。
曲岸扶疏,遥山掩映,铅华月遍。
看盈盈无数,帘钩画舫,烟渚落霞千片。
一望胭脂簇锦,恍当年、馆娃遗钿。
朱颜既醉,妆窥水镜,珠翻团扇。
露湿云凝,六郎无似,比将花面。
还羡取十里,香风皓月,素波长见。
海上春风,淮壖寒食,相望独自离家。
街北高楼,记曾携手同车。
鲸铿报午停船椠,颤金钗、蹴鞠喧哗。
共流连、一半吴娃,一半蛮花。
如今姊妹勤相忆,况亚洲异日,天共人遐。
欲寄鱼书,江长不到天涯。
危阑独倚斜阳下,似苕苕、一水蒹葭。
最无聊,满耳鹃啼,满目云遮。
老为乡里佣,南北从所驱。
却厌市楼饮,还来就西湖。
主忘七年别,怪我霜上须。
七年信倏忽,万变风云俱。
独怜君家髯,手障沧溟孤。
大劳不挂口,忠顺一世无。
君新汉上来,两浙徯其苏。
惠文冠自好,活民宁呴濡?
相逢无可赠,三宿休留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