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载忧民太瘦生,偶乘秋兴试山晴。
路过野寺云初湿,人在危厓鹤共清。
有石尽堪他日颂,此泉真与我心盟。
大夫能事登高赋,莫讶天风起旆旌。
两载忧民太瘦生,偶乘秋兴试山晴。
路过野寺云初湿,人在危厓鹤共清。
有石尽堪他日颂,此泉真与我心盟。
大夫能事登高赋,莫讶天风起旆旌。
这首诗描绘了邵宝在秋日里探访湿云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首联“两载忧民太瘦生,偶乘秋兴试山晴”,开篇即点出诗人长期为民忧虑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偶遇秋日之兴,便前往山中探幽,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也流露出其渴望暂时摆脱世俗纷扰、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颔联“路过野寺云初湿,人在危厓鹤共清”,描绘了诗人途经荒野寺庙时,天空初降细雨,云雾缭绕的景象。此时,诗人置身于陡峭的山崖之上,与远处的白鹤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这一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颈联“有石尽堪他日颂,此泉真与我心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面对山间奇石,诗人不禁想象未来有人会为它们吟诵赞歌;而那清澈的泉水,则仿佛与诗人的心灵达成了某种默契,象征着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鸣。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尾联“大夫能事登高赋,莫讶天风起旆旌”,以古代大夫登高赋诗的典故,表达了对邵宝才华的赞赏,并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反映自然与人文之美、表达深邃情感的作品。同时,借“天风起旆旌”这一形象,寓意邵宝的作品如同旗帜般引领着时代的风潮,激励着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邵宝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两年金凤城边,等闲又见东风菜。
侯门惯客,东园高宴,青云飞盖。
水上幽亭,恍然真似,阑舟同载。
望红楼翠壁,青田白鹭,谁信是,山阴塞。
郁郁林梢紫动,便安排春来天外。
醉魂摇荡,尊前何恨,狂香浩态。
高枕吾庐,倒衣命驾,心期长在。
为使君料理,潘郎老鬓,尽花枝戴。
梁州夏早,南浦荷花媚。
人月欲圆时,贺圣朝、生申名世。
桂枝香满,早夺锦标回,春光好,少年游,烂醉蓬莱里。
谒金门贵,小镇西南地。
品令贯三台,□雄望、江南江北。
归朝欢乐,好事近佳辰,风流子,玉团儿,为唱千秋岁。
银烛摇红,兽烟喷翠,正小春时候,爱日和融。
玉□法日生英杰,天付与、道骨仙风。
文章冠世,词倾峡水,笔扫秋虹。
更□福寿无穷。
喜克家有子,孙又英雄。
算人问何物,可以形容。
除非后夜团圆月,年年共、皎洁相同。
捧卮□寿,殷勤□□,满泛金钟。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