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
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
县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
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
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
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
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
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
县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
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
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
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
这首明代诗人贝琼的《拟古》描绘了一幅荆山藏宝的画面。诗中首先赞美荆山之高,直插云霄,仿佛与天门相连,暗示了山中的珍奇——产玉之处。诗人想象那里的玉石灵气逼人,吐气如白虹,展现了其非凡品质。
然而,现实是当地的玉石混杂着普通的藜草和燕石,以至于世间技艺精湛的工匠已经难觅。这表达了对传统工艺衰落的感慨,以及对玉石未能得到妥善开采和雕琢的惋惜。诗人以卞和自比,他曾因献玉被砍断双脚,这里暗指自己不愿再遭受类似的屈辱,宁愿玉石保持原貌,以保全其天然之美。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荆山玉石的故事,表达了对纯真品质坚守和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苍石斲苍云,谁遗空山里。
藤萝覆细路,披烟得奇诡。
巉岩负龙脊,㟏岈露鳌齿。
脩竹照人青,幽花傍泉紫。
树古走危根,欲断不可止。
金陵百名胜,无地可胜此。
老禅堕贪痴,秘匿胡乃尔。
天地终劫灰,况我二三子。
取笏端下拜,托交自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