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残犹可对,人老不须嗟。
水阁风低柳,山篱雀啅花。
千门尽桃李,十亩未桑麻。
大禹须治水,颜回却卧家。
菊残犹可对,人老不须嗟。
水阁风低柳,山篱雀啅花。
千门尽桃李,十亩未桑麻。
大禹须治水,颜回却卧家。
这首诗名为《春日偶成(其一)》,作者是明代的陈献章。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菊残犹可对,人老不须嗟",这两句描绘了即使秋菊凋零,也无需感叹岁月流逝,人老本是自然规律,无需嗟叹。诗人以菊花的坚韧象征自己的坚韧不屈。
"水阁风低柳,山篱雀啅花",通过写水边阁楼微风轻拂柳树,山边篱笆旁鸟儿鸣叫嬉戏于花间,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寓情于景,心境悠然。
"千门尽桃李,十亩未桑麻",对比城市中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最后两句"大禹须治水,颜回却卧家",借大禹治水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勤政为民的推崇,同时以颜回选择归隐自守,寓意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春日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道德理想,体现了明代士人的儒雅情怀和生活哲学。
烟月江东,文采风流,旷代遇之。
恰临春琼树,家称叔宝,黄初金枕,人是陈思。
如此才名,坐君床上,我拜低头竟不辞。
多情甚,倩花间锦笔,描画崔徽。餐霞吐玉霏霏。
任拍遍阑干绝调稀。
更雨铃风笛,伤心绮丽,云鬃雾鬣,过眼权奇。
帘阁香浓,市楼酒罢,错落明珠万斛飞。
须记取,有曲江红袖,围绕留题。
小宋才华,过八斗、墨池春涨。
棕鞋健、来寻幽径,草堂无恙。
花影静移清簟外,燕雏欲出空梁上。
况脯修、教授满河汾,诸生饷。日气薄,云光漾。
自畴昔,同酬唱。上禹陵梅市,繁筝妙酿。
行止于今犹可共,乌皮几与青藤杖。
待微凉、携手访延陵,诹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