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乱中百事俱废寒夜不寐拉杂书之》
《乱中百事俱废寒夜不寐拉杂书之》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生不能学万人敌,上马杀贼下草檄。

又不能生成媚骨悦权贵,博取高官惧亲戚。

当此乱世百事废,俯仰一身馀愤激。

三纲沦陷邪说兴,城市相逢尽夷狄。

国家何曾亏负汝,口众我寡不分析。

终日昏昏但如醉,野田芳草独寻觅。

夜中无寐更奈何,油灯不明更漏寂。

雨声催寒入衾底,有时误听背毛淅。

世情如夜愁夜长,况当阴雨嗟沉溺。

绸缪不早室将毁,鸱鸮化作苍鹰击。

早闻将军天上来,谁是刘琨谁祖逖。

需为事贼自古然,我虽不才心则惄。

吁嗟鸡鹜尔何知,草閒偷活沾馀沥。

(0)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乱世中的复杂心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能力与社会环境的矛盾,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担忧。作者感叹自己无法成为万人之敌,也无法通过谄媚权贵来获取高官厚禄,这反映了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诗中提到“三纲沦陷邪说兴”,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混乱,以及正统价值观的缺失。城市中的人们仿佛都变成了外族,这不仅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人性扭曲的哀叹。作者强调国家并未亏待人民,但面对人口众多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他感到无力和愤慨。

在乱世中,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痛苦,作者描述了自己“终日昏昏但如醉”的状态,以及在野外寻找生机的孤独。夜晚的无眠更加剧了他的愁绪,油灯的微光和滴答的更漏声,伴随着雨声的侵袭,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压抑的氛围。这种情境不仅描绘了个人的困境,也象征着整个社会的沉沦。

最后,作者以“吁嗟鸡鹜尔何知,草閒偷活沾馀沥”结束,表达了对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缺乏远见和责任感的人的讽刺。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反省,提醒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放弃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个人感受和社会观察,展现了其对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咏井底花影赠李太常

素绠夜不垂,寒波晓含洁。

娇英被银床,葳蕤弄澄澈。

对月还对镜,堪赏那堪折。

细读太常诗,泠然莹冰雪。

(0)

立秋日忆陈从训将至燕都

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若个酒杯频。

客路燕山晓,河桥御水滨。

焦山凝望处,梧叶下秋旻。

(0)

金陵古意八首·其七

四照三英蕊蕊新,绿丝郤底动香尘。

镇日江头看不足,门前又唤卖花人。

(0)

除夕与金子坤郭次父登冶城后集小寓

散步崇冈后,明灯绿酒初。

那堪惜除岁,又复感遗墟。

寒柝严城急,春星短屋疏。

明朝问生计,犹是一床书。

(0)

牛首

先皇曾此驻龙旂,一夜空山拥六师。

春鸟尚思巡幸处,野花不似乐游时。

遥闻寺外江声落,倒见天边塔影垂。

若问南朝昔年事,废原荒井有残碑。

(0)

郭第得乡字

先朝金马重文章,三十余年适瘴乡。

共羡史迁飙石室,谁怜贾傅老潇湘。

披图月就金陵堕,飞梦云牵玉垒长。

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