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丹丘下,西江十里西。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
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
落日丹丘下,西江十里西。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
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宿于浮桥时所见的宁静景色。首句“落日丹丘下”,以落日余晖映照下的丹丘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西江十里西”则将视线引向远方,暗示了地点的辽阔与深远。
“浮桥通古道,逆旅傍清溪”两句,通过浮桥连接古道,逆旅(旅店)靠近清溪的场景,展现了旅途中的休息之所,以及周围环境的自然之美。这里不仅有交通的便利,还有自然景观的衬托,使得旅途不再单调。
“夜静水声细,晓阴山色迷”进一步描绘了夜晚与清晨的景象。夜晚的静谧中,只有细微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清晨的山色在薄雾中显得朦胧,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最后,“吾乡在何处,天远白云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色面前,诗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故乡,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旅途风景画,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神仙不可羁,乘螭蹑云汉。
岂将避嬴刘,荒山事穷窜。
何年东观海,一至此峰玩。
悠悠清诗传,窅窅遗迹漫。
我来继登临,长啸帻初岸。
既秋烟萝疏,欲雨风竹乱。
夜深空潭黑,月吐石壁半。
龙惊汲僧来,鸟喜游客散。
阁掩林下夕,钟鸣岩中旦。
胜赏谁能穷,今古赋篇翰。
飞腾子何之,汨没余可叹。
安得契真期,超然豁灵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