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治常无乱,民安永不危。
尚须西伯演,羲画可无之。
世治常无乱,民安永不危。
尚须西伯演,羲画可无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社会井然有序。"世治常无乱,民安永不危"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民享受着永久的安全与安宁。
诗人随后提及历史上著名的西伯(即周文王姬昌)和羲(伏羲或黄帝),他们在中国文化中被尊为圣明之主,创造了八卦,为人类文明奠定基础。"尚须西伯演"可能意味着作者希望有人能像古代圣人一样,通过智慧和仁德来引导人们,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一句"羲画可无之"则表达了对古圣先贤智慧图腾(即八卦)是否依然有其价值的疑问。这个疑问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智慧,而可能是在探讨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智慧是否还能发挥作用,或者是不是已经不再适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人和太平盛世的追忆,以及对传统智慧价值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
皇天屯其膏,骄阳烈若燬。
爆尪与焚巫,纷纷议闾里。
仰天望阴云,中夜坐复起。
父老妄奔趋,出入怨妻子。
室家不遑恤,租赋将何倚。
此时远近农,望岁心已死。
倏忽沛甘霖,欢声动远迩。
万汇回春姿,蔀屋纷举趾。
我虽无田畴,深为农人喜。
岁事固难知,已免家悬耜。
随风沾我衣,欣然立庭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