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高峡怀梁药亭》
《入高峡怀梁药亭》全文
明 / 陈恭尹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两厓气争高,千仞皆竦峙。

上窥摩苍穹,下视裂地纪。

丛峰互奔辏,乱石相触抵。

棱棱树牙角,跃跃列虎兕。

有如两敌国,各自坚壁垒。

汪洋牂牁江,到兹伏不起。

我来霜雪后,木落见山髓。

篙痕在半壁,石路或倾圮。

缅想涨未消,崩腾复何似。

维天有设险,今则胡须此。

江海无波澜,雄图怅已矣。

扬舲玩苍翠,吹笛娱心耳。

宁忧峡路长,所恨风潮驶。

人生何以乐,佳游对知己。

知己各西来,一帆念东指。

思同山上石,独立望君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进入高山峡谷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人梁药亭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峡谷的壮丽与险峻。

首句“两厓气争高,千仞皆竦峙”描绘了两座山崖竞相挺立的景象,展现出峡谷的雄伟气势。接着,“上窥摩苍穹,下视裂地纪”进一步强调了山崖的高度,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空,俯瞰大地的断裂边缘,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丛峰互奔辏,乱石相触抵”描绘了山峰与乱石交错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峡谷的复杂地形。“棱棱树牙角,跃跃列虎兕”通过树木和野兽的形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原始力量。

“有如两敌国,各自坚壁垒”将峡谷比作两个国家,各自坚守着自己的防线,形象地表达了峡谷的险峻和难以逾越的特点。“汪洋牂牁江,到兹伏不起”则描述了牂牁江水在此处似乎被峡谷所束缚,无法继续向前流动的情景。

“我来霜雪后,木落见山髓”写出了作者在霜雪过后,木叶凋零,得以见到山的本色,体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生命循环。“篙痕在半壁,石路或倾圮”描绘了船只留下的痕迹和可能已经破损的山路,暗示了探索自然的艰辛。

“缅想涨未消,崩腾复何似”表达了对过去洪水泛滥情景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担忧。“维天有设险,今则胡须此”则揭示了自然界的险峻是天意安排,而人类面对自然的力量显得渺小。

“江海无波澜,雄图怅已矣”表达了对过去宏伟计划的遗憾,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失落。“扬舲玩苍翠,吹笛娱心耳”则是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自我安慰,通过欣赏美景和吹奏笛子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宁忧峡路长,所恨风潮驶”表达了对旅途漫长和风浪的恐惧,但更担心的是时间的流逝。“人生何以乐,佳游对知己”则提出了人生快乐的源泉在于与知音共游的美好时光。

最后,“知己各西来,一帆念东指”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相聚时刻的渴望。“思同山上石,独立望君子”则是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希望像山上独立的石头一样,保持坚定和独立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恭尹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消夏杂咏十二首·其十二晚浴

浴德宜先浴我身,个中人是此中人。

从今可诵汤盘句,日日新兮又日新。

(0)

消夏杂咏十二首·其八钓鱼

风来堤上水生寒,恰喜鱼多上我竿。

恼煞渔舟来荡漾,钩沉水底不平安。

(0)

奈何歌六首·其六

邺架遗书足揣摩,未经卒读愧良多。

悔前不学已无及,业不精兮可奈何。

(0)

代潘妇寄夫子四首·其四

寸草春晖报未遑,倚闾无计慰高堂。

劝君勿似衡阳雁,偏认他乡作故乡。

(0)

七夕

天上双星又一般。一年只博一宵欢。

人生莫怨多离别,修到神仙会面难。

(0)

喜雨

甘雨倏而至,乡民快意同。

秧连空涧碧,荷亚小塘红。

感格回天道,忧廑答圣衷。

三田苗近槁,从此庆年丰。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