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储未定若垂旒,谁为君王借箸筹。
堪笑商山采芝老,到头却上子房钩。
汉储未定若垂旒,谁为君王借箸筹。
堪笑商山采芝老,到头却上子房钩。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张良的深刻思考。"汉储未定若垂旒,谁为君王借箸筹",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汉室初建时的不稳定状态,如同即将垂落的珠帘,暗示局势动荡。同时,诗人提出疑问,是谁在关键时刻为君王出谋划策,引出了对张良这一历史人物的讨论。
接下来的两句"堪笑商山采芝老,到头却上子房钩",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商山采芝老"指的是四位隐士,他们远离尘嚣,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而"到头却上子房钩"则讽刺地指出,尽管这些隐士看似远离权力中心,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暗指他们实际上并未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这里巧妙地将商山四皓与张良进行了对比,突显了张良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隐逸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种对比与讽刺,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洞察。
氐父见远帆,如梭织未已。
其景故入咏,高阁因成此。
十来偶一登,十登偶一试。
舟无七八多,行弗一二里。
水亦岂云阔,帆亦何曾驶。
黄头已劼挶,不觉其劳矣。
为官驱怯往,为已禁难止。
一笑悟人情,人情即至理。
古柏干霄上,团团嘉荫连。
阴森低石径,朗亮噪风蝉。
虚窍既致远,杂芳复斗鲜。
秋堂成小憩,胜境契真诠。
太古山如是,一时兴偶然。
延襟都是爽,得句欲捐妍。
诗正豳风什,书怀无逸篇。
金仙聊缀景,匪欲事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