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斗来大,地窄瞰官途。
吏散晚衙早,人稀夜市无。
山多田占少,涧曲水来迂。
犹道茅包锦,县官来索租。
安仁斗来大,地窄瞰官途。
吏散晚衙早,人稀夜市无。
山多田占少,涧曲水来迂。
犹道茅包锦,县官来索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宋末元初时期乡村生活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地区的人烟稀少、土地不足以及官吏催租等问题。
"安仁斗来大,地窄瞰官途",表明安仁县城规模不小,但地理位置狭窄,居民的视线局限在官方道路上。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小县城的空间布局。
"吏散晚衙早,人稀夜市无"则透露了官员们作息的不正常和市场活动的冷清,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状态。官吏的早出晚归可能是为了加紧税收征集,而夜市的缺失则显示出居民生活的困顿。
"山多田占少,涧曲水来迂"这两句诗写出了自然环境中的山地众多和耕种土地不足,以及蜿蜒曲折的小溪流水,这些都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许暗示了当时的生态平衡问题。
最后,"犹道茅包锦,县官来索租"则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即便衣食无忧的乡绅仍旧关心着自己的利益,而县官则不遗余力地向农民催缴税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宋末元初乡村社会生活的深刻描绘,通过具体生动的景象和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堵田溪渊清洄洄,梅洲问路寒云堆。
连空磴道虯尾滑,竹舆直上无梯阶。
苍官来迎夹道立,相逢无言心眼开。
翠微中断雪涧吼,两耳不办供喧豗。
林间静极成断相,政要万壑号风雷。
山如莲盆绕金地,龙官避席余苍崖。
祖师抱膝坐古塔,大禅海浪翻天来。
腾空狡狯我未暇,拄杖踏湿撞莓苔。
问龙亦借一席地,解包听雨眠西斋。
当年公案忌错举,神通佛法同坑埋。
混融庵中的的意,笑我舌本空崔巍。
兹事且置饱喫饭,稊田米贱如黄埃。
九陌缁尘满客襟,钱塘门外有园林。
胡床住处梅无限,酒旆垂边柳未深。
晴日暖风千里目,残山剩水一人心。
元方伯始皆吾党,邂逅清游直万金。
拄杖无边处处过,粉围红绕奈春何。
阊门昨日看不足,今日娄门花更多。
蜂蝶萧骚草露漫,小家篱落闭荒寒。
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阑烧烛看。
会心不在远,顷步便得之。
长风吹月来,清影落半池。
屋头见木叶,玲珑剪琉璃。
红尘绊两足,大笑儿辈痴。
老禅挽我游,高论方轩眉。
潘郎忽鼎来,谈诗解人颐。
晚诵云髻篇,濯濯余春姿。
想见篇中人,清润如君诗。
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