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下帷日,三年不窥园。
而我希躅人,胡为出屡繁。
远风嘘病骨,百念跬步存。
新燕虽好音,不能尽欲言。
回首告稚子,夕阴已盈门。
董子下帷日,三年不窥园。
而我希躅人,胡为出屡繁。
远风嘘病骨,百念跬步存。
新燕虽好音,不能尽欲言。
回首告稚子,夕阴已盈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园中,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开篇“董子下帷日,三年不窥园”引用了董仲舒专心治学的故事,以董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执着追求。然而,“而我希躅人,胡为出屡繁”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学术与现实之间徘徊不定。
接着,“远风嘘病骨,百念跬步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外界环境对诗人的影响,以及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远风仿佛吹拂着他的病体,百般思绪却只能停留在微小的一步上,难以得到释放或解决。
“新燕虽好音,不能尽欲言”则通过新燕的啼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诗人却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暗示了他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最后,“回首告稚子,夕阴已盈门”一句,诗人转而向孩子倾诉,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夕阳的余晖已经填满家门,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诗人希望在家庭的温暖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与理想冲突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