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太乙犯咸池,三式编年事可疑。
西北膏腴从脯腊,东南皮肉恐疮痍。
尧天日月期无已,胡地烟云岁有之。
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
年来太乙犯咸池,三式编年事可疑。
西北膏腴从脯腊,东南皮肉恐疮痍。
尧天日月期无已,胡地烟云岁有之。
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时世的忧虑和对于未来归期的渴望。太乙,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咸池则是古代星官之一,常用来比喻天文现象或自然灾害。三式编年事可疑,表明对过去历史事件的记录和理解存在怀疑。
西北膏腴从脯腊、东南皮肉恐疮痍,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暗示着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尧天日月期无已,胡地烟云岁有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祥和不安的氛围。
诗人在最后两句,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表达了对未来安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归属感的追求。这里的“江湖”、“同志”、“中原”,都隐含着对理想之地或精神家园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卧龙山下,映明妆十里,粉红蛾绿。
中有仙姿犹独立,淡比霜前白菊。
听说新春,笙箫十院,并唱乘鸾曲。
钗声花气,只愁消尽君福。
当日鹤市曾游,馆娃人一笑,许迎金犊。
五夜西风三月雨,惆怅看花杜牧。
山影眉同,波光眼似,君笑吾当哭。
此情休问,铜荷泪飐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