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太湖晓波》
《水调歌头.太湖晓波》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三万六千顷,七十二芙蓉。

晓烟浩浩不尽,晓水更濛濛。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

山色互萦绕,一百里东风。迷离树,是岭橘,是江枫。

晴云摇旭其上,黄色乱青葱。

坐我舵楼横笛,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

破浪羡伊稳,四扇侧罛篷。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太湖清晨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宁静之美。开篇“三万六千顷,七十二芙蓉”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太湖的浩瀚与美丽,将湖面比作七十二朵盛开的荷花,形象生动。接着,“晓烟浩浩不尽,晓水更濛濛”描绘了晨雾缭绕、水波不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则通过具体的景物——帆船、芦苇、雁群,以及它们在不同位置的投影,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壮阔,也不乏生活的气息。

“山色互萦绕,一百里东风”则将视线从水面转向远处的山峦,通过“东风”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气息,也暗示了风的流动与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后半部分“迷离树,是岭橘,是江枫。晴云摇旭其上,黄色乱青葱”继续扩展视野,将视线引向树木与天空,通过“晴云”、“黄色”与“青葱”的对比,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与层次的分明。

最后,“坐我舵楼横笛,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破浪羡伊稳,四扇侧罛篷”则通过诗人自身的行为——在舵楼上吹笛,表达了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这一细节,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也暗示了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

整首词以太湖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幅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优美画卷。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九日游圭峰留题·其一

绕地山花献笑容,翠微初到日方中。

淋漓未洒题糕墨,摇曳还吹落帽风。

山气萧森通旦暮,江光溶漾亘西东。

禅堂对饮无嘉菊,半醉行摩五粒松。

(0)

古心

方寸长留赤子真,行藏勿谓古今人。

皋夔尚想虞庭上,巢许偏思颍水滨。

东谷共藏千日酒,寻阳高影百年身。

故侯住近青门外,海上归来且卜邻。

(0)

赏菊和丹山赵使君·其一

未举花前酒一卮,对公还是独醒时。

流观节物无嘉菊,历尽风霜有茂枝。

瘦影当窗催晚酌,冷香随笔上新诗。

几家耆老冠裳在,欲醉犹妨倒接篱。

(0)

云中人三章·其三

云中人兮云为床,抱云眠兮游羲皇。

日高三丈兮始转身,展开眉头兮视日光。

睡法莫传兮宵有息,中夜存存兮永不忘。

(0)

丁巳三月二十五夜梦坐化时四鼓也梦觉归寄罗念山诸同志

坐化不图元自在,香烟衮衮升中天。

此时忘助皆无有,独觉灵根归自然。

(0)

贺盛剑崖明府朝觐回任

赤子含哺不自觉,暂离父母始知恩。

凤台日照春风面,草木重沾雨露新。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