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江南唱采莲,秋容疑在洞庭船。
临波檀晕双文浅,坐蕊蜂王一色妍。
全学道装浮太乙,可随仙掌削金天。
菊衣更觉婵娟甚,制芰灵均更惘然。
几度江南唱采莲,秋容疑在洞庭船。
临波檀晕双文浅,坐蕊蜂王一色妍。
全学道装浮太乙,可随仙掌削金天。
菊衣更觉婵娟甚,制芰灵均更惘然。
这首诗《黄荷花(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黄荷花的美丽与高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独特魅力。
首句“几度江南唱采莲”,以江南采莲的场景为背景,引出对荷花的赞美。接着,“秋容疑在洞庭船”一句,将荷花的美比作秋日洞庭湖中的美景,暗示荷花不仅在夏季盛开,即使在秋季也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临波檀晕双文浅,坐蕊蜂王一色妍”两句,运用比喻和色彩对比,描绘了荷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的姿态,以及花瓣上的纹理和颜色,如同深浅不一的檀木花纹,而花蕊则如同蜜蜂之王,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
“全学道装浮太乙,可随仙掌削金天”这两句进一步将荷花的美与道教仙境相联系,表达了荷花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能随仙人掌上,穿梭于云霄之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境界。
最后,“菊衣更觉婵娟甚,制芰灵均更惘然”两句,将荷花与菊花进行对比,强调荷花的优雅与纯洁,同时借屈原(灵均)的典故,表达了对荷花高尚品格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烘帘昼暖,正飞花堆锦,风迟烟暮。
绿叶成阴春又老,甲子谁能重数。
梅已青圆,雪深犹记,曾捻疏枝否。
须知物外,这些光景常驻。
闻道江水东头,同门相过,不作儿女语。
醉墨凌波歌数阕,心迹都忘逆旅。
胸次扶摇,壶中光景,肯与人同趣。
栖尘功就,浩然俱待飞去。
乌龙云洞,神护红尘外。
金鼎养丹砂,有仙卿、清修名世。
三千功行,活字少人知,松露閟,紫烟深,知是聃翁裔。
吹箫后约,岂慕穿青紫。
八十在人间,比当日、何须指李。
相逢一笑,酒量海同宽,拔宅隐,玉霄寒,升举应新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