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肝寸激矢臣愚,即笑江陵直解粗。
通鉴尽删阉宦事,几能翻却帝王图。
中肝寸激矢臣愚,即笑江陵直解粗。
通鉴尽删阉宦事,几能翻却帝王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的《直讲纪咏》系列之四,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首句“中肝寸激矢臣愚”,以形象的比喻开篇,将“臣愚”比作箭矢穿透心脏,暗示了诗人对于朝政中某些官员愚昧无知、不识大体的强烈批评。这里的“中肝寸激矢”不仅描绘出箭矢深入要害的场景,也隐喻了这些官员在决策时的盲目和短视。
次句“即笑江陵直解粗”,则转向对历史解读的批判。江陵,此处可能指代的是历史记载或解释者,诗人认为他们的解读过于肤浅,未能深刻理解历史的本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解读应更加深入、全面的期待。
接着,“通鉴尽删阉宦事”,指出在历史编纂中,对于宦官(太监)的记载被大量删减或忽略。宦官在历史上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活动往往影响着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宦官在历史中的重要性,批评了历史编纂者对这一群体的忽视。
最后,“几能翻却帝王图”,则是对历史编纂者能力的质疑。诗人提出,如果历史编纂者能够公正、全面地记录历史,甚至包括那些被忽略的宦官活动,那么他们或许能够改变人们对帝王统治的片面看法,揭示出更多真实的历史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记载和解读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以及对公正、全面历史观的倡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也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
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
虚室千世界,圆满一钵囊。
碧云护兜率,白日照普光。
萧萧芦苇中,着此清净坊。
鉴师从西来,一喝登慈航。
唾手举慧刃,斫断烦恼缰。
邀我供煮饼,心地陡清凉。
官焙破苍璧,桃笙涨寒江。
从师问究竟,室西照残阳。
天根敛秋阳,雨毕水归薮。
胡为爽常度,白昼变昏黝。
农功将纳场,馀秉尚栖亩。
昨朝告方社,卷去日中蔀。
羲和鞭六龙,为我作重九。
云顽驱复来,浑未识臧不。
终然划劙之,金鎞发矇瞍。
所忻阳德竞,吾岂为杯酒。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
况今祠太宫,群公正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