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送杨山人归嵩阳》。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岁月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这里的“一二”是指稀少或难得,说明与旧友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三十六峰”则是嵩山的一部分,这里用它象征着依然如故的自然景观,与人的变迁形成对比。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致和诗人内心的伤感。“夷门”是地名,嵩阳之地;“柳条色”则是初春时柳树萌动的样子;而“流莺数声泪沾臆”中,“流莺”即黄鹂鸟鸣叫的声音,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这两句则是对杨山人隐居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赞美。“凿井耕田”指的是简单的农耕生活;“不我招”意味着这种平淡生活并不吸引诗人自己;而“知君以此忘帝力”则是说通过这样的隐居,杨山人能够超脱世俗功名之争。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山人”即指杨山人;“嵩阳路”是朋友归去之地;而“惟余眷眷长相忆”则是诗人的深切留念,表明了这份友谊在诗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理解与尊重。
何处难忘酒。问双丸、玉轮飞碾,有时停否。
放眼千秋苍茫里,几见星移珠斗。
经多少、初三下九。
皓质临空浑似昔,把仙蟾、付与吴刚守。
耽清景、莫搔首。鱼鳞瞥见晴云走。
且消闲、歌呼达旦,一杯擎手。
历落嵚崎人间世,最是高名难受。
有几许、葫卢掩口。
是法不妨平等看,任羯肌、妍好鸠盘丑。
看花影、过窗牖。
希郎真吾道门友,初见忘年今耐久。
天机深稳道骨清,诗句谁令愕人口。
可怜佳处未全知,但见兹篇气浑厚。
我生痴鲁人所弃,洞视胸中了无有。
但忻所至有青山,依倚丛林遮百丑。
君才一筹胜却我,胡为包腰反随后。
人生嗜好调自殊,海上旧闻人逐臭。
江南长忆好云泉,今日云泉长入手。
万顷苍然几桉间,作诗举以为君寿。
理毫聊为试冰华,小字明窗看挥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