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
学者称孔墨,为国杂伯王。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
默默世俗间,汝职无乃旷。
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
学者称孔墨,为国杂伯王。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
默默世俗间,汝职无乃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十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儒家学说在当时社会中式微的感慨。"洙泗日已远"暗指孔子和孟子的传统儒家教育中心洙水、泗水距离现实越来越遥远,意味着儒术影响力在衰落。"儒术日已丧"则直接揭示了这一衰败现象。诗人指出,尽管学者们仍尊崇孔墨,但在实际政治中,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充分推行,显得杂乱且难以主导。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表达了读书人虽然知晓儒家之道,但因力量微弱,无法有力地倡导和推行。"默默世俗间"描绘出知识分子在喧嚣世事中保持沉默,感到自己的职责似乎被忽视了,"汝职无乃旷"更是直指这种空缺和责任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家理想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忧虑,以及个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凛凛岁云暮,独坐嵩山阳。
雨散忽开霁,山色郁苍苍。
俯听流泉鸣,仰视飞雁翔。
悠悠陟岵思,怆然热中肠。
我父昔宦兹,讲学慕羲皇。
化被蚩蚩氓,升此大道堂。
盈盈一水间,弦诵声洋洋。
宦业未三年,奄忽梦黄粱。
内顾徒四壁,行道为悲伤。
青衿思令仪,俎豆青山旁。
肇禋三十载,庙貌何昂藏。
我来初奉蒸,骏奔萃冠裳。
徘徊不忍去,洒扫在堂皇。
感此岁时心,奠此椒与浆。
勖哉隆德兴,继序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