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行人临水别,隔陇长东西。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行人临水别,隔陇长东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对战士离别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苍凉与孤寂之感。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开篇便以宏大的景象,通过对边塞壮丽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浩瀚无垠的空间感和时间感。玉塞指的是玉门关,而金人则是守卫者,这里的数字表达了一种遥远与辽阔。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这两句紧接着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风起沙飞,如同云雾一般,战士们在这自然力的驱使下迅速渡过辽河。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也映射出战争的急迫与紧张。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这里通过对比手法,把天空的洁白与河水的清澈进行对照,同时又表现了战士们心中的哀伤和内心世界的割裂。这两句诗语言简练,但情感深沉。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诗人在这里劝诫旅途中的将士不要过于悲伤,因为即使是明亮的月光,也只剩下了一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无常。
"晓气朔烟上,趾趋胡马蹄。" 这两句描绘了边塞清晨的景象,以及胡人马蹄的声音,这些细节丰富的情境营造出了一个生动的战场氛围。
"行人临水别,隔陇长东西。"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战争中的离别之痛,人们在河岸边告别,而地理上的距离也加深了情感上的隔阂。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绘,更是对心灵距离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情景与细腻的情感,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苍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