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融融蘸碧波,爱人烟景可胜多。
山分吴越潮吞吐,帆驾风涛春一初。
裘敝篷霜寒却犯,诗成尘砚冻仍呵。
扁舟罢钓沙头泊,却羡渔翁枕短蓑。
晓日融融蘸碧波,爱人烟景可胜多。
山分吴越潮吞吐,帆驾风涛春一初。
裘敝篷霜寒却犯,诗成尘砚冻仍呵。
扁舟罢钓沙头泊,却羡渔翁枕短蓑。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过钱塘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晓日融融蘸碧波”,描绘了清晨阳光洒在碧绿的江面上,仿佛将江水染成了金黄色,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爱人烟景可胜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江边的人烟稠密,生活气息浓厚。
“山分吴越潮吞吐,帆驾风涛春一初”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钱塘江的动态美。钱塘江潮起潮落,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江面上,船只在风浪中航行,春天的气息在江面弥漫,生机勃勃。
“裘敝篷霜寒却犯,诗成尘砚冻仍呵”则转为描写诗人自身的情态。尽管天气寒冷,诗人依然坚持创作,即使手指被冻得僵硬,也要继续吟诗。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扁舟罢钓沙头泊,却羡渔翁枕短蓑”表达了诗人对渔翁悠闲生活的向往。在忙碌的生活中,诗人偶尔也会停下脚步,羡慕那些能够享受简单、自由生活的渔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钱塘江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
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
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
何地无芳草,惟此青青。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
看人情如此,沈醉不须醒。
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
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