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
帘卷碧山楼阁静,镇日看山未足。
我羡高人,萧然林洞,鹤骨清如玉。
园收芋栗,拥炉时泻醽醁。
严冬物色荒凉,欹枕萧萧,落尽燕山木。
长忆东邻闲学士,那得一尊相属。
病起挥毫,朝回隐几,漫写江南曲。
柴门溪上,犹锁万竿修竹。
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
帘卷碧山楼阁静,镇日看山未足。
我羡高人,萧然林洞,鹤骨清如玉。
园收芋栗,拥炉时泻醽醁。
严冬物色荒凉,欹枕萧萧,落尽燕山木。
长忆东邻闲学士,那得一尊相属。
病起挥毫,朝回隐几,漫写江南曲。
柴门溪上,犹锁万竿修竹。
这首明代夏言的《念奴娇·其二》次山谷韵,以冬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开篇“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描绘了冬季寒风吹过,霜降满天,使原本翠绿的树林披上了寒意。接着,“帘卷碧山楼阁静,镇日看山未足”写出了诗人寓居之处的宁静,即使整天凝视着青山也感到不够。
“我羡高人,萧然林洞,鹤骨清如玉”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将高人的形象比作仙鹤,清雅脱俗。“园收芋栗,拥炉时泻醽醁”则展现了诗人享受简朴生活,围炉品酒的闲适画面。
下片转向冬日的荒凉,“严冬物色荒凉,欹枕萧萧,落尽燕山木”,通过描写窗外落叶声,渲染了冬季的寂寥。诗人回忆起东邻的闲散学士,希望能与之共饮,但现实中却无法相聚。“病起挥毫,朝回隐几,漫写江南曲”表达了诗人病后提笔,闲暇时书写歌曲,寄托情感。
结尾“柴门溪上,犹锁万竿修竹”以门前挺立的竹子作结,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暗含诗人清高孤傲的品格,以及对淡泊生活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冬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