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云干碧落,临渤砥朝宗。
旷览思登陟,禋仪识敬共。
玉函开雾检,金阙引风钟。
霁色吴门练,宵光日观峰。
披图空想像,弭节是遭逢。
叹息秦碑没,摩娑汉时封。
輶轩昭代典,杖屦昔贤踪。
何日携高咏,骖鸾问紫茸。
矗云干碧落,临渤砥朝宗。
旷览思登陟,禋仪识敬共。
玉函开雾检,金阙引风钟。
霁色吴门练,宵光日观峰。
披图空想像,弭节是遭逢。
叹息秦碑没,摩娑汉时封。
輶轩昭代典,杖屦昔贤踪。
何日携高咏,骖鸾问紫茸。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以“矗云干碧落,临渤砥朝宗”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泰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以及它作为五岳之首的地位。接下来,“旷览思登陟,禋仪识敬共”则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古人祭祀仪式的追忆。
“玉函开雾检,金阙引风钟”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泰山比作开启雾气的玉函,引动清风的金阙,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神秘与庄严。接着,“霁色吴门练,宵光日观峰”描绘了泰山在晴朗天气下展现出的壮丽景象,以及夜晚时分日观峰上月光洒落的美景。
“披图空想像,弭节是遭逢”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亲临其境,但通过阅读地图和历史记载,心中已对泰山有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叹息秦碑没,摩挲汉时封”则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感叹秦碑的消失与汉时封禅的痕迹。
最后,“輶轩昭代典,杖屦昔贤踪”表明了泰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足迹。诗人渴望有一天能亲自登临泰山,吟诵诗歌,追寻先贤的足迹。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的追思。
一棹停云乍合。况胜赏、韶春时节。
有约逋梅须共折。鹤巢边,冷清清,千片雪。
绿醑兰言接。胜尺素、遥传天末。去燕来鸿休怅别。
指心期,但相看,湖上月。
夜寒莲漏悄。纹疏静掩,铜荷低照。
迅羽光阴,心事漫传青鸟。
梦里长安片月,更愁里、天涯芳草。还自恼。
云窗雾阁,庾尘谁扫。
何处唤酒银釭,听小管清声,素弦凄调。
艳冶追寻,争似寸笺吟好。
计日东风破冷,又相对、春山一笑。芳信早。
梅花几枝开了。
退鹢风颠,呿鲸浪涌,帆叶掀舞。
宦海沈浮,迷津指点,漫唱公无渡。
凉秋暗雨,残冬密雪,荏苒岁华成故。
想山中、匡君笑客,往来浪迹良苦。
邮亭梦里,烟波东望,忍见寒潮生处。
帘幕轻阴,琴歌欢意,聊共灯唇语。
悠悠絮影,依依兰膳,且喜早梅香吐。
归期近、庭前定有,鹊声报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