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谢起东行人登泰山作用韵》
《和谢起东行人登泰山作用韵》全文
明 / 区怀瑞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矗云干碧落,临渤砥朝宗。

旷览思登陟,禋仪识敬共。

玉函开雾检,金阙引风钟。

霁色吴门练,宵光日观峰。

披图空想像,弭节是遭逢。

叹息秦碑没,摩娑汉时封。

輶轩昭代典,杖屦昔贤踪。

何日携高咏,骖鸾问紫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以“矗云干碧落,临渤砥朝宗”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泰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以及它作为五岳之首的地位。接下来,“旷览思登陟,禋仪识敬共”则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古人祭祀仪式的追忆。

“玉函开雾检,金阙引风钟”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泰山比作开启雾气的玉函,引动清风的金阙,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神秘与庄严。接着,“霁色吴门练,宵光日观峰”描绘了泰山在晴朗天气下展现出的壮丽景象,以及夜晚时分日观峰上月光洒落的美景。

“披图空想像,弭节是遭逢”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亲临其境,但通过阅读地图和历史记载,心中已对泰山有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叹息秦碑没,摩挲汉时封”则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感叹秦碑的消失与汉时封禅的痕迹。

最后,“輶轩昭代典,杖屦昔贤踪”表明了泰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足迹。诗人渴望有一天能亲自登临泰山,吟诵诗歌,追寻先贤的足迹。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的追思。

作者介绍

区怀瑞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猜你喜欢

夜游宫.偕董琴南、费新桥两同年泛舟西湖,时琴南赴云南任,新桥亦将入都

一棹停云乍合。况胜赏、韶春时节。

有约逋梅须共折。鹤巢边,冷清清,千片雪。

绿醑兰言接。胜尺素、遥传天末。去燕来鸿休怅别。

指心期,但相看,湖上月。

(0)

玉漏迟·其一夜话尹竹农同年署斋

夜寒莲漏悄。纹疏静掩,铜荷低照。

迅羽光阴,心事漫传青鸟。

梦里长安片月,更愁里、天涯芳草。还自恼。

云窗雾阁,庾尘谁扫。

何处唤酒银釭,听小管清声,素弦凄调。

艳冶追寻,争似寸笺吟好。

计日东风破冷,又相对、春山一笑。芳信早。

梅花几枝开了。

(0)

永遇乐·其三风雪渡江宿九江通远驿

退鹢风颠,呿鲸浪涌,帆叶掀舞。

宦海沈浮,迷津指点,漫唱公无渡。

凉秋暗雨,残冬密雪,荏苒岁华成故。

想山中、匡君笑客,往来浪迹良苦。

邮亭梦里,烟波东望,忍见寒潮生处。

帘幕轻阴,琴歌欢意,聊共灯唇语。

悠悠絮影,依依兰膳,且喜早梅香吐。

归期近、庭前定有,鹊声报午。

(0)

广陵逢陈郎

竹枝歌罢说离情,草绿扬州水上城。

忆汝怕逢颜色似,杏花开处不曾行。

(0)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其十三

通天台上接三台,景命重临清醮开。

拜舞不同郊社礼,科仪一一圣人裁。

(0)

岳王庙

古墓前朝独有名,忠魂曾受玺书旌。

功高主意疑韩信,运厄天心忌孔明。

南渡江山数行泪,北辕戎马几空城。

草间酹罢残碑湿,肠断黄龙痛饮情。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