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蜡梅梢妆蓓蕾,雪晴乌鹊声零碎。
兰堂昼暖浴蚕天,百果流芳喷寒水。
春事望春须准拟,临风不惜呵纤指。
寒日频添绣线长,百五光阴已无几。
粉蜡梅梢妆蓓蕾,雪晴乌鹊声零碎。
兰堂昼暖浴蚕天,百果流芳喷寒水。
春事望春须准拟,临风不惜呵纤指。
寒日频添绣线长,百五光阴已无几。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田园的景象,细腻地捕捉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首句“粉蜡梅梢妆蓓蕾”,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梅花初绽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装扮的一幅画卷。接着,“雪晴乌鹊声零碎”一句,通过雪后晴空与乌鹊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冬日氛围。
“兰堂昼暖浴蚕天,百果流芳喷寒水。”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线从单一的花鸟转向更广阔的田园风光。温暖的阳光下,兰堂显得格外宜人,仿佛是蚕儿沐浴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同时,百果的香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美,展现了冬日里生命的活力。
“春事望春须准拟,临风不惜呵纤指。”这两句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依然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春天,愿意伸出纤细的手指去感受春风的轻拂。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最后,“寒日频添绣线长,百五光阴已无几。”通过描述冬日阳光的延长,暗示时间的流逝。百五日,即冬至后的105天,是古人用来计算春季到来的时间节点。这句话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田园的静谧之美,以及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