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见春华,圆阴羽盖斜。
野轩何必扫,小径故从遮。
秋气先摧叶,春风别有花。
野夫心好静,异日到山家。
旧日见春华,圆阴羽盖斜。
野轩何必扫,小径故从遮。
秋气先摧叶,春风别有花。
野夫心好静,异日到山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上清宫时,对宫中梧桐树的留恋与感慨。首句“旧日见春华,圆阴羽盖斜”以“春华”点明季节,通过“圆阴羽盖斜”生动地描绘出梧桐树在春日里枝叶繁茂、树荫如盖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接着,“野轩何必扫,小径故从遮”两句,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尊重。这里“野轩”和“小径”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而“何必扫”和“故从遮”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保护。
“秋气先摧叶,春风别有花”两句,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秋天的萧瑟与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摧叶”与“别有花”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循环的规律,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野夫心好静,异日到山家”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野夫”不仅指诗人自己,也象征着追求自然、远离喧嚣的人们。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回到山林之中,过上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梧桐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季节更替、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明皇不识颜平原,我观旧史心慨然。
天宝末年事大错,边将骋兵相盗权。
忽闻渔阳鼓鼙震,二十四郡城无坚。
霓裳惊破西行蜀,妃子仓皇死马前。
常山平原乃昆弟,屹立砥柱摧腥膻。
土门既失陷河朔,天津骂贼须发拳。
嗣皇灵武实草创,独坐鹗立中兴年。
尚书累月家食粥,诸将列屋罗妖妍。
呜呼千载慕廉蔺,曹蜍李志如九泉。
莆阳幕府东嘉客,饱闻裔孙家好贤。
锦囊重睹忠义像,再拜恨不为执鞭。
轻绡盈幅凛生面,髣髴冠剑跻凌烟。
况藏二诰墨色古,吾宗赞皇相业传。
怜君为米走尘土,七十青衫雪满颠。
乃祖精爽跨箕尾,寄书入洛逢飞仙。
《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阅一纪沿檄莆中遇军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因请观常山平原二像并大历颢会昌嗣二诰为赋长句》【宋·李洪】明皇不识颜平原,我观旧史心慨然。天宝末年事大错,边将骋兵相盗权。忽闻渔阳鼓鼙震,二十四郡城无坚。霓裳惊破西行蜀,妃子仓皇死马前。常山平原乃昆弟,屹立砥柱摧腥膻。土门既失陷河朔,天津骂贼须发拳。嗣皇灵武实草创,独坐鹗立中兴年。尚书累月家食粥,诸将列屋罗妖妍。呜呼千载慕廉蔺,曹蜍李志如九泉。莆阳幕府东嘉客,饱闻裔孙家好贤。锦囊重睹忠义像,再拜恨不为执鞭。轻绡盈幅凛生面,髣髴冠剑跻凌烟。况藏二诰墨色古,吾宗赞皇相业传。怜君为米走尘土,七十青衫雪满颠。乃祖精爽跨箕尾,寄书入洛逢飞仙。
https://shici.929r.com/shici/GKN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