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异俗二首·其二》
《异俗二首·其二》全文
唐 / 李商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0)
注释
户尽:每家每户。
悬:挂着。
秦网:秦国的法律条文。
事越巫:求助于越地的巫师。
獭祭:比喻过度奢侈。
纵猪都:适度放养猪只。
点对:引诱。
连鳌饵:细小的鱼饵。
搜求:寻找。
缚虎符:制服猛兽的符咒。
贾生:指贾谊,古代贤臣。
兼事鬼:同时处理鬼神之事。
洪炉:炼丹的洪炉,象征长生不老。
翻译
每家每户都挂着秦国的法律条文,家中事务常常求助于越地的巫师。
他们不允许像獭祭般奢侈浪费,只允许适度放养猪只。
用细小的鱼饵引诱大鱼,寻找可以制服猛兽的符咒。
贾谊同时处理人间和鬼神之事,他不相信世间有炼丹的洪炉能长生不老。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异族风俗的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诗中通过对比汉族与秦人(可能指的是唐代边疆地区的某个民族)的习俗,展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居民生活的画面,他们的房屋都悬挂着捕捉鸟兽的网,而家庭中则充斥着对越巫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这里的“秦网”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捕鱼或猎取野生动物的工具,体现了边塞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事越巫”则揭示了他们对于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之心,通过巫术来与神灵沟通。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这两句进一步对比了汉族与秦人的祭祀习俗。“獭”是一种野生动物,而“纵猪”则可能指的是放牧的家猪。这里表明,秦人并没有像汉族那样举行獭祭,只是在特定时刻放养家猪。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这两句描写了边塞地区居民生活中的另一面,他们不仅要狩猎生计,还要防范猛兽的侵袭。“点对”可能是指精确地标记猎物,“连鳌饵”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捕鱼工具或方法。而“搜求缚虎符”则表现了他们对于安全的渴望,寻找能够驯服猛虎的符咒。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最后两句诗转向了对传说中人物贾生的描绘,他不仅与人交往,还与鬼魂打交道,却并不相信世间有着能够炼制仙丹的洪炉。这可能是对边塞地区盛行巫术和神秘主义的一种反映,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这些超自然现象持有一定的质疑态度。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汉族与秦人在生活习俗、信仰体系上的差异,同时也展现了李商隐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洞察力。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朝代:唐   字:义山   号:玉溪(谿)生   籍贯:优美动   生辰:约813年-约858年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猜你喜欢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十八

坏与不坏主元在,得未拳拳应不昧。

淫坊酒肆转光明,绝类离伦何窒碍。

(0)

世路

世路饶风波,生平有终极。

东西苦漂荡,鬓发非旧色。

倦鸟怀安栖,老马思故枥。

万类虽不齐,彼此各有适。

富贵亦偶然,何须置胸臆。

(0)

赠奇松头歌

种松道者道情孤,往个茅庵事事无。

屋内锄头三两柄,烟熏一只醋葫芦。

问渠禅,回首指山前。问渠道,戴个箬笠去锄草。

再三再四再问渠,拍手呵呵笑欲倒。

却言昔日老云门,参见睦州陈长老。

(0)

和净因老师渔父词·其三

潦倒渔翁一无解,苍苍雪鬓知何载。

短棹轻舟泛沧海,抛钩在,碧波深处全无阂。

(0)

题零陵石屏·其二

青峰插天隅,淡月如可吸。

江流疑有声,孤舟舞蓑笠。

(0)

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其一

独鸟怨遥夜,冷萤明远陂。

且弄碧萝月,莫问出山期。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