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残冬返,名山暇日游。
攀萝寻旧径,倚树眺新楼。
洞雪寒能积,岩泉净不流。
虎将金界涌,龙抱剑光浮。
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
已堪招白社,何必访丹丘。
故国残冬返,名山暇日游。
攀萝寻旧径,倚树眺新楼。
洞雪寒能积,岩泉净不流。
虎将金界涌,龙抱剑光浮。
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
已堪招白社,何必访丹丘。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游览虎丘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联“故国残冬返,名山暇日游”,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在闲暇时光中游览名山的愉悦心情。接着,“攀萝寻旧径,倚树眺新楼”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漫步山林,探寻古道,倚靠树木远眺新楼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洞雪寒能积,岩泉净不流”描绘了冬日山中的景象,雪花堆积在洞口,显得格外寒冷而静谧;岩石上的泉水清澈透明,却因寒冷而不流动,营造出一种静美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下来,“虎将金界涌,龙抱剑光浮”两句,运用了神话般的想象,将虎丘的自然景观赋予了神秘色彩,仿佛有虎将守护着金色的界碑,龙则怀抱剑光在水中浮动,增添了诗作的奇幻感和深邃意蕴。
“客向空门散,僧开慧室留”则转向了人文景观,描述了游客散去后,僧人打开智慧之室的情景,暗示了虎丘不仅是自然的胜地,也是心灵的归宿,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已堪招白社,何必访丹丘”表达了诗人认为虎丘已经足以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无需再去寻找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虎丘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芙蕖开方塘,晨朝倚轻飔。
有如翠幕中,秦女卷红衣。
玄天一滴露,夜气杳微微。
浮荣笑朱槿,假色羞戎葵。
我来高柳阴,默坐观盛衰。
畏此芳香散,却扇不敢挥。
鱼鸟日亲狎,怊怅归田迟。
蒲荒菱复少,池上含空悲。
秦王索赵璧,举国莫能完。
相如睨殿柱,猛气冲危冠。
归逢廉将军,煦妪有好颜。
两虎不私斗,丸泥封函关。
奄奄曹李徒,竟死持两端。
如彼千岁狐,伏匿辞抨弹。
道远识良骥,鸟多知孤鸾。
恻怆无衣子,谁为共岁寒。
影与我为双,无解此㷀然。
孤斟劝我影,终胜监史间。
缸花艳深杯,起舞聊偏仙。
欣戚两何为,我上不有天。
天岂让一夫,久处安排先。
乘流且安行,遇坎当徐还。
庶几风波中,养此草木年。
不见桃李花,去去无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