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长乐尉廖声玉》
《寄长乐尉廖声玉》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吏隐如君得自然,多生曾结衲僧缘。

春风怅别同为客,故国言归老此禅。

前路一投孤店宿,居人尽说长官贤。

自从识得齐昌尉,始信梅生是人仙。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名为《寄长乐尉廖声玉》。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与僧人的独特关系,以及对友人廖声玉的深情厚谊。

首联“吏隐如君得自然,多生曾结衲僧缘”表达了廖声玉既能履行官职职责,又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超然,如同僧人一般,似乎在多世中就已与僧侣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描述既体现了对廖声玉人格的赞美,也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深邃。

颔联“春风怅别同为客,故国言归老此禅”则通过春风中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廖声玉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身处异乡,两人仍能相知相惜,如同同为旅人。同时,诗人也期待着廖声玉能够回到故乡,老有所依,在禅宗的智慧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颈联“前路一投孤店宿,居人尽说长官贤”描绘了廖声玉旅途中的情景。在孤独的旅途中,他选择投宿于一家小店,而当地的居民都称赞他是贤良的长官。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廖声玉的品德受到广泛认可,也反映了他作为官员的公正与仁慈。

尾联“自从识得齐昌尉,始信梅生是人仙”则是诗人对廖声玉的最高赞誉。在认识廖声玉之前,诗人或许并未将他视为非凡之人,但经过深入了解后,诗人开始相信廖声玉如同仙人一般,拥有超越常人的品质与智慧。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廖声玉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正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廖声玉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廖声玉高尚人格的赞美与敬佩。诗中融合了自然、友情、品德等多个主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送光兄之百丈兼呈山中禅师以当书矣·其一

不疑汝未彻,端的若为分。

宝剑寒光动,桃花云里春。

(0)

送印禅归乡

秦溪青田十日程,自彼到此小行脚。

念来三见枫叶丹,依然又带天平错。

问渠去矣再来无,游客虽好家山乐。

我亦无家可得归,去去善为山路恶。

(0)

素上人为普贤办供过溪上需偈予曰与普贤有素不可无词乃作五偈遗之归山呈似道人一笑·其五

千邪堆里容开手,万毒丛中许夺标。

不堕功勋夷险外,前头宝所即非遥。

(0)

示僧·其四

一个端坐吃不足,二个同槃则有馀。

缺齿老胡曾未会,洞传今古在吾徒。

(0)

示僧·其二

赵州狗子无佛性,咬人更不存性命。

大悲千手不能遮,跋陀那龙侧耳听。

(0)

与通上人

行脚莫归乡,枝筇一条铁。

庵居不说禅,直以身为舌。

莫归刚要归,不说又著说。

张翁把研槌,锅中钓出鳖。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