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望气过萝阡,南渡家山五百年。
句曲自留陶侍读,始宁今待谢临川。
柴车雨后馀双笠,藜杖云中少百钱。
知尔身轻能济胜,朱明何日更寻仙。
东来望气过萝阡,南渡家山五百年。
句曲自留陶侍读,始宁今待谢临川。
柴车雨后馀双笠,藜杖云中少百钱。
知尔身轻能济胜,朱明何日更寻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何库部子时一同观赏山景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首联“东来望气过萝阡,南渡家山五百年”,诗人从东方而来,遥望山间云雾缭绕,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那座被南渡而来的山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气息。
颔联“句曲自留陶侍读,始宁今待谢临川”,句曲山曾留下陶渊明侍读的足迹,而今诗人期待着在始宁见到谢灵运的身影。这里巧妙地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敬仰和对文学传统的传承。
颈联“柴车雨后馀双笠,藜杖云中少百钱”,描绘了雨后的山间景色,柴车上的双笠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藜杖则代表了行走在云雾间的自由与超脱,虽物质贫乏,但精神世界却丰富无比。
尾联“知尔身轻能济胜,朱明何日更寻仙”,诗人深知自己虽身轻如羽,却能超越凡尘,追求更高的境界。他期待着在朱明(即夏季)时节再次寻访仙踪,寻找心灵的归宿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壮日遇重九,跃马□欢游。
如今何事多感,双鬓不禁秋。
目断五陵台路,无复临高千骑,鼓吹簇轻裘。
霜露下南国,淮汉绕神州。钓松鲈,斟郢酒,听吴讴。
壮心铄尽,今夕重见紫茱羞。
月落笳鸣沙碛,烽静人耕榆塞,此志恐悠悠。
拟欲堕清泪,生怕菊花愁。
天容如鉴地无尘,阳气依稀动紫荆。
日晷渐长端可爱,霜华增重不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