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高低树,天边起伏山。
鸟来秋影乱,人去白云閒。
原上高低树,天边起伏山。
鸟来秋影乱,人去白云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动态感的山间景象。首句“原上高低树”,以“原”字点明地点,广阔的平原之上,树木错落有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丰富,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开阔与自由。接着,“天边起伏山”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拉高,描绘出群山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色,与平原上的树木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
“鸟来秋影乱”一句,通过“鸟”的动态引入画面,使得原本静止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秋天的光影在鸟儿的飞翔中变得斑驳陆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时间的流动感。最后,“人去白云閒”一句,以“人去”二字引出“白云閒”的景象,仿佛是人在山间漫步后留下的宁静氛围,白云悠闲地飘荡在天空,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风送帘钩响,凉生枕簟清。
灯摇如一豆,梦醒正三更。
窗外萧萧雨,檐前滴滴声。
此时人语静,绕砌乱蛩鸣。
徵辟一变尚口舌,棘院抡才取合格。
一声平地起雷音,登榜居然奇脚色。
十年窗下弄羊毛,暗中福命阴司操。
脱却蓝衫换紫袍,功名赚老几多豪。
上掌文衡为笼络,人心向之如转轴。
五百馀年积弊深,前明遗制今流毒。
童子自大称天王,秀才往往闹科场。
迎合文字固龌龊,激昂史论亦荒唐。
科学发达科举废,学堂作为出身地。
险恶风潮日夜生,新进浮嚣非国器。
谁为君王画此谋,半途不是好收头。
百万士子吞声哭,珠沈海底无人搜。
暮四朝三莽号召,戏弄猢狲入圈套。
钓钓无饵要求鱼,那有神鱼肯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