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声中漏未终,衣寒官烛屡销红。
百年海岳回元气,一代文章有古风。
仙掌露漙金沆瀣,觚棱雪散玉玲珑。
祗惭白首河汾客,得与群贤此会同。
鼓角声中漏未终,衣寒官烛屡销红。
百年海岳回元气,一代文章有古风。
仙掌露漙金沆瀣,觚棱雪散玉玲珑。
祗惭白首河汾客,得与群贤此会同。
这首元代张翥的《春闱和周伯温韵呈同院》描绘了春夜考试场中的情景。首句“鼓角声中漏未终”,以鼓角声和漏壶滴水声交织,暗示了考试之夜的紧张与寂静,时间在夜深人静中悄然流逝。次句“衣寒官烛屡销红”则通过官烛频繁燃烧而变短,形象地展现了学子们在寒冷中苦读的专注和烛光下的辛勤。
“百年海岳回元气”运用夸张手法,寓意国家元气的复苏,暗指科举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提振国运的重要作用。“一代文章有古风”赞美了考生们继承古代文风,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华横溢。
“仙掌露漙金沆瀣,觚棱雪散玉玲珑”两句,以瑰丽的意象描绘考场的景象,如仙掌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觚棱(宫殿的屋檐)上的雪花散落,犹如玉玲珑般清冷而精致,营造出一种庄重而雅致的氛围。
最后,“祗惭白首河汾客,得与群贤此会同”表达了诗人作为老者,能与众多才子一同参与科举考试的荣幸,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传承和人才辈出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描绘了春闱考试的场景,又寓含了对国家和文化的深深关怀,展现了作者的文采和对人才的期待。
白云山下栖真室,松径何人访黄石。
芳草犹寻旧日盟,弃繻千载曾书生。
野禅顾我忻而笑,玄鹤鼓翅锵然鸣。
林间木榻且安坐,江上浮云阴复晴。
岩前散发者谁子,划然长啸为鸾声。
兴来枕藉向天地,何暇坎壈较不平。
崎岖石路且回车,白日未落欢有馀。
登山临水不尽醉,枉作高阳一竖儒。
冲怀寄林壑,抱痾卧园庐。
诗书为我縳,一亩成丘墟。
清晨具农笠,命仆勤负锄。
新畦灌灵药,旧埒环嘉蔬。
兰生既盈亩,豆熟亦满车。
夜雨剪春韭,清霜登紫萸。
朋来可觞咏,安用烹神鱼。
食力古所贵,巢林诚足娱。
寄谢任公子,持纶安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