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驾驻烟宫,波澄天若空。
竹姿缘过雨,花气自含风。
今夕何多感,昨年迥不同。
君平久物化,谁与證穷通。
枉驾驻烟宫,波澄天若空。
竹姿缘过雨,花气自含风。
今夕何多感,昨年迥不同。
君平久物化,谁与證穷通。
此诗描绘了汤泉行宫的景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句“枉驾驻烟宫,波澄天若空”,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驾临仙境,烟雾缭绕的宫殿前,湖面波光粼粼,天空如洗,一片宁静与纯净。
接着,“竹姿缘过雨,花气自含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经过雨水滋润的竹子,姿态更加挺拔,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今夕何多感,昨年迥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今晚的景色虽美,但心中却涌起诸多感慨,与去年相比,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君平久物化,谁与證穷通”则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君平,这里可能是指隐士或哲人,经历了长久的时间,最终归于自然,而诗人在此处询问,又有谁能理解或验证人生的穷通之道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西郊岁种十亩麦,自笑不耕惟坐食。
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我田长熟无旱潦,玉粒收来坚且好。
岂同豪右执券契,虐取多求急于盗。
我家治生无奇功,累世守此慈俭风。
仓囷不满非所恤,冒暑一晒安敢慵。
长空不见纤云起,沽酒烹鸡会邻里。
炎飙不厌尘满身,冷饼行看冰上齿。
閒居舍此一事无,徇时干禄姑舍诸。
信知为农自足乐,秦相未必贤牵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