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者两人扶不正,夹道谁知为万乘。
一人前驰一顾后,怀欲并驱无号令。
狩人亦忘记鹰犬,仰视只愁天欲暝。
有司刺候上起居,杳莫得详宫钥静。
呜呼开元自英主,前鉴竟遗盈幅纸。
君不见汉宫图妲己,未必当年甚如是。
骑者两人扶不正,夹道谁知为万乘。
一人前驰一顾后,怀欲并驱无号令。
狩人亦忘记鹰犬,仰视只愁天欲暝。
有司刺候上起居,杳莫得详宫钥静。
呜呼开元自英主,前鉴竟遗盈幅纸。
君不见汉宫图妲己,未必当年甚如是。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醉归的画面,通过骑者的细节和周围环境的刻画,展现了皇帝出行时的威仪与孤独。首句“骑者两人扶不正”暗示了皇帝醉态可掬,需要人扶持;“夹道谁知为万乘”则揭示了路人并不知眼前之人便是天子,暗含皇家的神秘与疏离。
“一人前驰一顾后”描绘了玄宗的随从小心翼翼地驾驭马匹,而皇帝自己则前后张望,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缺乏平时的威严。“怀欲并驱无号令”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混乱状态,即使在狩猎途中,连鹰犬都忘了职责,只关心天色将晚。
“有司刺候上起居,杳莫得详宫钥静”写出了宫中官员对皇帝行踪的紧张关注,然而具体情形却不得而知,宫门寂静,反映出皇权的神秘与深沉。诗人以“开元自英主,前鉴竟遗盈幅纸”评价唐玄宗前期的辉煌,但同时也惋惜他未能吸取历史教训,如同汉宫图中的妲己,可能并非表面上那么风光。
最后,诗人以“君不见汉宫图妲己,未必当年甚如是”作结,暗示唐玄宗的沉迷享乐可能并不亚于妲己,以此警示后世君主勿忘前车之鉴。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寓言深刻,具有警世意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