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探春令.试灯夜对雪》
《探春令.试灯夜对雪》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探春令

六街料理做元宵,奈雪儿偏下。

小鹦哥、隔著秋千架,将六出、花轻骂。

满城何处寻罗帕,掩重门睡罢。

想年时多少,画桥深巷,一片红灯挂。

(0)
鉴赏

这首《探春令·试灯夜对雪》描绘了元宵佳节前夕,京城六街张罗着准备元宵的热闹景象,却因天气寒冷而略显萧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里的一抹温情与期待。

“六街料理做元宵”,开篇即点明了元宵节前的忙碌景象,街市上人们正忙着准备元宵,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足准备。“奈雪儿偏下”一句,巧妙地将雪花比作“雪儿”,表达了对雪花的特殊情感,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寒冷。

接着,“小鹦哥、隔著秋千架,将六出、花轻骂。”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让小鹦鹉仿佛有了情感,对着雪花(六出花)发出轻蔑的声音,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静谧与生机。鹦鹉的“轻骂”实则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也反衬出雪花的纯洁与美丽。

“满城何处寻罗帕,掩重门睡罢。”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慵懒、稍带忧郁的情绪。在满城的喧嚣中,似乎找不到一丝温暖,人们选择闭门而眠,或许是对寒冷的无奈,或是对节日即将来临的期待与不安。

最后,“想年时多少,画桥深巷,一片红灯挂。”诗人通过回忆往昔,想象着元宵节时,画桥深巷中挂满红灯笼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红灯笼不仅象征着节日的喜庆,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温暖与光明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元宵节前夕的冷暖交织,既有对节日的期待,也有对日常生活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苏幕遮.题竹青女郎祠

殿云鲜,庭树绿。幡袅溪风,溪水明如玉。

游女穿花高髻矗。踏破红裙,争唱迎神曲。

梦来犀,春去速。月照苍梧,夜夜啼湘竹。

何似小姑居处独。紫燕双飞,时把晴丝触。

(0)

丁未九月赘成都盐茶道署呈外舅林西厓先生

飘摇尘海壮心惊,楚水燕山又锦城。

举酒且浇齐赘婿,写经难让鲁诸生。

浑河九曲终千里,大鸟三年始一鸣。

惭愧祁公能爱我,夜窗来听读书声。

(0)

早秋夜雨寄怀毕展叔先生·其四

永忆题襟集,联吟阻太行。

乾坤容我辈,风雨叹殊方。

击筑秋云紫,骑驴塞草黄。

游燕无意绪,暂醉酒人傍。

(0)

望夫石

匪石坚贞谁氏妻,芳魂已逐杜鹃西。

千里时悬关塞目,百年空对远山眉。

梳云掠雨饶妆点,泣月悲风叹粉泥。

燕燕莺莺畴作侣,忽闻山峡有猿啼。

(0)

树下禅僧·其二

老树不知年,无言息树边。

着头多雀秽,遍体有蜗涎。

木叶寒时佩,花裀定后眠。

月中行客过,疑是野狐禅。

(0)

夏日游扈泉六韵

奇峰涵秀景,绝境斸灵泉。

远脉遥通海,平流半倚天。

歘惊银汉落,隐似白虹悬。

喷雪图青壁,飞珠散紫烟。

风恬声未歇,月出影相连。

对酒沾琼液,分波洒玉田。

濯缨同调在,流水共潺湲。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