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深巷月华剩,水到处,少人行。
青漆门边,丁香似雪,低照粉墙阴。
共君侧帽天街上,风露近三更。
归梦红桥,琵琶画舫,山影柳冥冥。
箫声深巷月华剩,水到处,少人行。
青漆门边,丁香似雪,低照粉墙阴。
共君侧帽天街上,风露近三更。
归梦红桥,琵琶画舫,山影柳冥冥。
这首《少年游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京城中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水声、花影以及人物活动的和谐画面。
首句“箫声深巷月华剩”,以箫声起兴,暗示夜晚的宁静与深邃,月光洒在深巷中,留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水到处,少人行”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只有潺潺的流水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而行人稀少,更显出夜色的深沉。
“青漆门边,丁香似雪,低照粉墙阴”一句,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青漆门映衬着如雪的丁香花,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洁白,与粉墙的阴影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丁香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
“共君侧帽天街上,风露近三更”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京城的街道上漫步的情景,临近三更时分,微风吹拂,露水轻沾衣裳,两人共享这份宁静与凉爽,情感深厚。
最后,“归梦红桥,琵琶画舫,山影柳冥冥”则将思绪带向远方,想象中,诗人与友人或许在红桥上相会,耳边传来琵琶的悠扬旋律,画舫缓缓行驶于水面,山影与垂柳在月光下显得朦胧而神秘,整个场景充满了浪漫与梦幻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京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一行低傍渔舟下,汀洲倦依芳杜。
远渚栖烟,坪芜缀雪,点破昏昏寒雨。清流照取。
问白水初心,向谁同语。
不著纤尘,镜中怜惜旧毛羽。
疏林明月琐碎,想园开寄涉,秋满庭树。
海上鸥盟,江头鲤信,无限相思情素。西风唤侣。
正翘足亭亭,暮云延伫。添了芙蓉,便成新画谱。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何处幡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这边尚自徘徊。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