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山》
《金山》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怪秘阴灵与护持,重丹复碧焕参差。

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0)
翻译
奇异神秘的阴灵受到保护,深色和亮色的丹药交替闪烁。
那条深深的沧江,恐怕连底部都难以见到阳光,它的巨大根系却默默无闻地深深扎根。
注释
怪秘:奇特而神秘。
阴灵:可能指某种神秘力量或象征。
重丹复碧:深色和亮色的丹药,可能指药物或宝石。
焕参差:交替闪烁,形容光彩斑斓。
沧江:深青色的江河。
万丈孤根:巨大的根系,可能象征着深厚的根基。
世不知:世人不知道,隐含孤独而默默无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金陵五首·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怪秘阴灵与护持,重丹复碧焕参差。"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神秘的景象。"怪秘阴灵"指的是难以捉摸的神秘力量,而"与护持"则表达了这种力量对某物或某地的守护和保护。"重丹复碧焕参差"中,"重丹"可能是指深红色的云彩或者是太阳的光辉,"复碗"则意味着层叠或是反射,而"碧焕"是清澈明净之意,这些词汇共同营造了一种梦幻般、色彩斑斓的天空景象。

"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这两句则转向深远和哲理的思考。"沧江见底"意味着河流之深无法探测,"应无日"则表达了时间上的永恒性,即这条河流自古至今,无人知晓其到底有多深。"万丈孤根"形象地描绘了一棵高耸入云的树木,其根系之深远超过常人的想象,而"世不知"则表达了这种自然奇观在世间是多么不为人知。

整首诗通过对金陵风光的刻画,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界不可思议之力的敬畏和探索,以及他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超脱。在这里,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理色彩和艺术手法,将金陵山水转化为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意境画卷。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咏华阴李太白

骑驴宁避华阴令,走马曾于五凤楼。

采石狂游醉欲死,长安不见却生愁。

名齐杜甫追风雅,运落南箕起谤尤。

过客悲吟莲岳下,问来元是谪仙流。

(0)

东溪小隐

清溪东畔隐君家,幽事人将拟浣沙。

垂柳荫墙缘岸曲,短莎分径入门斜。

春风漫意随吟杖,秋水乘閒放钓槎。

了却百年终隐计,更无飞梦到东华。

(0)

九日馀干途中

楚泽南来愁正长,清诗坐里废重阳。

茱萸满地谁家酒,风雨孤舟客子乡。

汗漫功名怜泡影,萧条容鬓感秋光。

陶翁归兴东篱下,千古令人思渺茫。

(0)

寄赵云溪

今日若耶溪,不见采莲女。

但见荡舟人,独坐孤篷底。

放歌趁长风,馀音逐流水。

一曲歌未终,白日落西海。

红颜不再妍,青春岂长在。

莲花空自开,溪声终不改。

(0)

游清凉寺二首·其二

春日春山偶出游,山扉晨启径松幽。

花宫日丽金轮转,鹫岭云开画拱浮。

潭影浸空高塔午,泉声吹雨半林秋。

澄江万里鲸波静,碧柳青蒲销战舟。

(0)

华泉司徒丧妾浚川司马以诗悼之和韵一首

紫箫声断夜深闻,海阔风高落雁群。

金凤空馀钗上影,玉肌犹印枕边纹。

芳魂寂寞悲团扇,仙驭飘飖忆绉裙。

惆怅东坡残月里,梦回何处觅朝云。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