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亭怨慢.送曹二隐还郡》
《长亭怨慢.送曹二隐还郡》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长亭怨慢

记昨日、西风吹汝。送到荆南,斜桥极浦。

船泊家门,水窗开在晚凉处。

与君兄弟,连夜作、销魂语。

语罢起而歌,一曲小秦王,为回鹘舞。

叹人生易散,记嘱分携休遽。

如何人说,竟私买、小舟归去。

吟不尽、故国秋光,听不得、天涯战鼓。

怕来夕、郡楼高望,閒愁无数。

(0)
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送曹二隐还郡》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词中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离别时的凄美景象和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记昨日、西风吹汝”,开篇即以西风起兴,暗示离别的季节,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送到荆南,斜桥极浦”,点明送行的地点,斜桥、极浦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船泊家门,水窗开在晚凉处”,细腻地描绘了送别场景,水窗晚凉,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凉,也暗含了离别的凉意。“与君兄弟,连夜作、销魂语”,写出了离别前的深情对话,兄弟之情,令人动容。“语罢起而歌,一曲小秦王,为回鹘舞”,通过歌声和舞蹈,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依恋。“叹人生易散,记嘱分携休遽”,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聚散无常,提醒彼此珍惜相聚的时光。“如何人说,竟私买、小舟归去”,表达了对友人独自离去的不解与担忧。“吟不尽、故国秋光,听不得、天涯战鼓”,借故国秋光和天涯战鼓,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怕来夕、郡楼高望,闲愁无数”,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友人的牵挂。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送别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即事四绝·其四

经旬却怕酒杯深,野寺虽闲病至今。

莫谓闲居厌医药,未妨随證检千金。

(0)

赠人

他年好兄弟,见我峤南时。

相对能忘病,清言可疗饥。

后生宁复有,末俗漫相疑。

尚想闲居处,疏灯守破帷。

(0)

秋日

少年固长贫,长岁复多疾。

闭门取坚坐,到此多事日。

不嫌冷如浆,所要甘似蜜。

旧书堆几案,老眼厌涂乙。

不如壁角坐,万事付以实。

况今雨泽足,已觉忧患失。

秋成日在望,所至有梨栗。

贼报虽未衰,一饱良可必。

(0)

将去福州

委曲随人久未甘,翛然午枕睡方酣。

功名到此终无分,身世从来百不堪。

为己工夫今粗晓,住山活计久相谙。

他时不用求三径,投老才须住一庵。

(0)

王传岩起乐斋

人生各有乐,所乐故不同。

吹竽与击缶,同在可乐中。

孰能识至乐,不计穷与通。

颜子在陋巷,肯忧家屡空。

朝从圣师游,暮归无近功。

忽然若有合,此乐固无穷。

当时二三子,因之开蔽蒙。

君生百世下,久已闻其风。

端居有遐想,客至聊从容。

四壁倚蓬蒿,万卷蟠心胸。

回视世所求,天道迷西东。

此乐既不远,欲往吾其从。

(0)

闻德道中

五更发荒村,小憩草市北。

披衣度积水,月落天正黑。

豆苗半委地,野父厌匍匐。

我马则已饥,泥土污羁勒。

翻思在家时,一饭亦假贷。

小儿不解事,笑语颇自得。

一官走道路,此责久未塞。

速行勿迟留,有手须击贼。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