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怅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怅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首元末明初的《小重山·端午》是舒頔所作,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习俗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怀念与感慨。诗的开篇“碧艾香蒲处处忙”,生动描绘了端午时节人们采艾叶、挂菖蒲的繁忙景象,充满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接下来,“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转向对家庭和睦、共享节日快乐的描绘,然而“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则转而抒发了对屈原的哀思。五色丝线象征着端午佩戴的香包,诗人感叹无人再像古人那样凭吊屈原,流露出对忠臣被忘却的惋惜。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表达了诗人对屈原高尚品格的敬仰,认为他的忠诚与义气如日月般永恒。“离骚读罢总堪伤”直接引用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表达阅读后内心的悲痛。最后,“无人解,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午后的树荫下无人理解诗人的心境,更显孤独与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节日的喜庆,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忠贞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麦欲老时雨如缕,冒雨腰镰裸两股。
割来一束釜中煴,姑妇夜舂儿渴乳。
人家麦熟忙上仓,侬家麦熟已断粮。
半纳田租半偿债,耞板未停检衣卖。
东家老农怜我饥,手分遗穗供作糜。
夜深一饱枕蓑卧,蚊雷殷殷来嘬肌。
明月出海先上楼,我楼况在高山头。
开窗放出白云去,风帘尽控双银钩。
一丸才过高松顶,屏风乱泻虬龙影。
摊书不用青藜然,碧空自有明珠悬。
黄高峰头云浪涌,金鳌峰背沧波动。
山下万顷云海铺,天心一丝云气无。
清光愈高读愈苦,月照书丛月色古。
仙巢惊起老鹤舞,窗中不知月已午。
露珠瑟瑟风泠泠,屋角余挂三四星。
冰轮欲西还倒行。似怜读书声好听。
冷光一线射人面,射月眼光亦如电。
明月不落读不厌,水滴蟾蜍欲穿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