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当春杪,毗陵古岸舟。
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
岁祲花空发,城荒麦未秋。
东南财赋地,谁慰一人忧。
挂席当春杪,毗陵古岸舟。
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
岁祲花空发,城荒麦未秋。
东南财赋地,谁慰一人忧。
这首清代诗人崔㟆的《毗陵道中》描绘了春天末尾行船经过毗陵古岸的情景。首句“挂席当春杪”写出了船只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扬帆起航,暗示着旅途的匆忙与时节的流转。次句“毗陵古岸舟”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和交通工具。
“柳攀江雨细”通过描绘垂柳轻轻挽留细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湿润与宁静,以及诗人对沿途景色的留意。接下来,“亭没戍云浮”则描绘了远处亭台隐没于浮动的戍楼云雾之中,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岁祲花空发”表达了因战乱或灾荒,花开得虽美却无人欣赏,暗含了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城荒麦未秋”进一步渲染了荒凉景象,连麦田都尚未到丰收的秋季,显示出民生凋敝的现状。
最后两句“东南财赋地,谁慰一人忧”直抒胸臆,以东南富庶之地反衬出个人忧虑,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财富所在之地却无人能解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