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警策》
《警策》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汝未办道业,何能超尘累。

但观身精进,则知心猛利。

日中乃当食,食不敢尽味。

夜分而后寝,寝不敢熟睡。

贪入光明想,贪證法明智。

是名心出家,是名身出世。

大哉无累神,合此有道器。

若具所行心,件件俱不是。

而称释氏子,动止是羞愧。

(0)
鉴赏

这首诗《警策》由宋代僧人释德洪创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修行与出世的主题。

诗中首先提出疑问:“汝未办道业,何能超尘累。”意为一个人若未致力于修行,如何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与烦恼?接着,诗人通过“但观身精进,则知心猛利”这句话,强调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心灵变得敏锐和强大。

进一步地,诗人阐述了修行的具体实践:“日中乃当食,食不敢尽味。夜分而后寝,寝不敢熟睡。”这表明修行者在饮食和睡眠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此来磨练意志,减少欲望,保持清醒和专注。同时,“贪入光明想,贪證法明智”则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追求光明境界的决心。

“是名心出家,是名身出世”这两句,将内心的修行与外在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指出真正的出家并非指物理上的离群索居,而是指心灵的解脱和超越。最后,“大哉无累神,合此有道器”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具备正确修行方法的重要性。

“若具所行心,件件俱不是”意味着即使修行者遵循正确的道路,但在具体行动中仍可能犯错,体现了修行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和不断修正。最后一句“而称释氏子,动止是羞愧”则告诫人们,作为修行者,在言行举止上都应保持谦逊和谨慎,避免因小过失而感到羞愧。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和回答,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修行的本质和实践,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

清晨策羸车,嘲唽闻村鸡。

行将骑吏亲,日与情爱暌。

东风变林樾,南亩事耕犁。

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广畦。

杂英被长坂,野草蔓幽蹊。

泻卤成沃壤,枯株发柔荑。

芳树莺命雏,深林麇引麑。

杳杳途未极,团团日已西。

哲士务缨弁,鄙夫恋蓬藜。

终当税尘驾,盥濯依春溪。

(0)

酬乐天请裴令公开春加宴

高名大位能兼有,恣意遨游是特恩。

二室烟霞成步障,三川风物是家园。

晨窥苑树韶光动,晚度河桥春思繁。

弦管常调客常满,但逢花处即开樽。

(0)

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0)

有所嗟二首·其一

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0)

晚次苦竹馆却忆干越旧游

匹马风尘色,千峰旦暮时。

遥看落日尽,独向远山迟。

故驿花临道,荒村竹映篱。

谁怜却回首,步步恋南枝。

(0)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其三云南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

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