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浩浩秋水生,黑云四幂雨未晴。
野荞随波田父泣,河鲫跋扈渔翁惊。
城中仓廪无馀积,米舶初通过江客。
乘潮逆浪来不时,到市千钱论一石。
溪头浩浩秋水生,黑云四幂雨未晴。
野荞随波田父泣,河鲫跋扈渔翁惊。
城中仓廪无馀积,米舶初通过江客。
乘潮逆浪来不时,到市千钱论一石。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秋雨叹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田园景象和市井民生图。首句“溪头浩浩秋水生”,以溪水的浩渺生动地展现了秋雨后水势上涨的场景。接着,“黑云四幂雨未晴”进一步渲染了阴沉的雨天氛围。
“野荞随波田父泣”一句,通过写田夫因雨水过多而愁苦落泪,反映出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丰收的忧虑。“河鲫跋扈渔翁惊”则以河鲫在雨水中显得嚣张,暗示了渔民也因天气变化而感到不安。
“城中仓廪无馀积”揭示了城市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暗示了社会经济的紧张。“米舶初通过江客”点出粮船艰难地逆流而上,供应市场,反映出当时可能的粮食短缺和运输困难。
最后一句“乘潮逆浪来不时,到市千钱论一石”直接描述了米价飞涨,一石米竟需千钱,突显了秋雨带来的物价波动和民生疾苦。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明朝社会因秋雨而引发的经济困境和民生哀情。
游丝冉冉游云暖,翠石凝香土花短。
管弦不动白日迟,可是江南旧亭馆。
湘帘隔竹翠雨浓,玉肌醉染胭脂红。
文章羽毛亦自好,转首似觉怀春风。
去年我过长洲苑,落日澹烟芳草浅。
沧浪池畔野景生,姑苏台上离情远。
今年放棹游西湖,西湖景物殊非初。
黄金白璧尽尘土,朱阑玉砌荒蘼芜。
东园寂寞西园静,梧桐叶落银床冷。
十二楼前蛛网悬,见画令人发深省。
墙头红杏粉光匀。宋东邻。见郎频。
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
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
见说金娘埋恨处。
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
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
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