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九》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九》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常于感应验中和,动处过时静亦过。

若是深居资讲说,岂知禅定有头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秋夜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

“常于感应验中和”,诗人首先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微妙感应,认为在自然的变化中,存在着一种和谐与平衡,这种感知是深入且全面的。这里的“中和”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动处过时静亦过”,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动态与静态,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论是动还是静,都只是时间与空间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动态平衡。

“若是深居资讲说”,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一个人能够深入地居住在自然之中,用心去体验和理解自然,那么他将不仅仅是被动地感受,而是能够主动地与自然对话,通过“讲说”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讲说”不仅仅是指语言上的交流,更包含了心灵的沟通与共鸣。

“岂知禅定有头陀”,最后,诗人以禅宗的修行方式——头陀行(即严格的苦行)为例,表达了对内心修行的思考。禅定并非只是外在形式的苦行,而是一种内在的、深入的自我探索与净化过程。通过禅定,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清明,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与宇宙的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引导读者深入探讨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修行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严氏传砚斋·其一

迢迢先泽冠东吴,太守诒谋近亦无。

绝胜风流王内史,祇书小卷付官奴。

(0)

东归道中·其一

鹎鵊声中雨似丝,昏昏乡思苦难支。

楝花风起归舟急,要趁黄鱼上箸时。

(0)

斋中读书·其十二

群雅日凋谢,后起靡有涯。

奇觚累百人,各自名其家。

吾衰尚有志,道古闲诐邪。

有明三百祀,揽秀披春华。

青田与青丘,二美洵无瑕。

吾乡数程贝,双珠握灵蛇。

自从永宣来,其辞正且葩。

洎乎嘉靖季,七子言何夸。

钩金纵可拣,莫披黄河沙。

一咻众楚和,是后尤卑哇。

先公闻鴃舌,顿生亡国嗟。

吾欲返正始,助我者谁邪。

(0)

羁绪与留仙·其二

长怀知己意,触绪或无端。

醴去生犹在,绨来叔尚寒。

我无重暖席,君有未弹冠。

岂不慰羁寂,终歌《行路难》。

(0)

车驾北征百官送于土桥·其一

何代无征伐,威容异往年。

霓旌将雾扫,羽骑若云连。

日绕飞龙御,山开饮马泉。

狼居胥勒石,扈从有群贤。

(0)

送宋稚恭省觐归淮南

秋风塞外来,吹我燕山树。

草色青以苍,中有还乡路。

昨岁京洛尘,与君始相遇。

抗怀见古人,论文表情愫。

行世互箴规,常恐多谬误。

脂车感明发,告别一何遽。

君有垂白亲,倚闾愁日暮。

人生天地间,孝友非细故。

挽绥即送行,欲去屡回顾。

去去感人情,壮年乃孺慕。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