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曈昽雨弄晴,山头小立听溪声。
不惊赤日雷霆吼,但怪青天雪雹鸣。
气逼衣裳秋暑薄,光摇林薮午风轻。
法身清净元无垢,何用临流更濯缨。
云影曈昽雨弄晴,山头小立听溪声。
不惊赤日雷霆吼,但怪青天雪雹鸣。
气逼衣裳秋暑薄,光摇林薮午风轻。
法身清净元无垢,何用临流更濯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山间溪流的声音和雨后云雾的变化。开篇“云影曈昽雨弄晴”展示了天气的多变,云层在雨后的清晰交替中显得既神秘又柔和。“山头小立听溪声”则展现了诗人静悄悄地聆听自然之声的画面,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喜悦。
接下来的“不惊赤日雷霆吼,但怪青天雪雹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突发奇观的接受态度。他不为雷声所震慑,却对晴空中突然出现的冰雹感到惊讶,显示出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气逼衣裳秋暑薄,光摇林薮午风轻”则是对秋天微妙气氛的描绘。诗人用“气逼衣裳”形容秋日温暖而不燥的气息,以及“光摇林薮午风轻”来表达阳光透过树梢,伴随着和煦微风在午后的宁静中游走。
最后,“法身清净元无垢,何用临流更濯缨”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他借用佛教中的“法身”一词,表达一种超脱物质污染、回归精神本真的追求。这也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到的不仅是外在之美,更有内心之净。
整首诗通过对山间溪流和天气变化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对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既超脱又融合于自然之中的生命态度。
舆中何所务,得己聊自媚。
周道亦何遥,元景去如鸷。
前涂有佳人,丽服策名骥。
轻风吹远芳,望之不可企。
远望欲何为,行行慎吾事。
云敛山气佳,风定水容粹。
所以至人心,贞吉在不二。
妙处绝几微,如醒半如醉。
自得此中元,万事皆如弃。
其元本无色,君子以为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