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星飞月隔烟萝,百子池前忆素娥。
扇影渐随秋色改,砧声偏向夜凉多。
人间此夕成奚事,天上仙槎已渡河。
儿女欢逢磨喝乐,岂知泪雨又沾梭。
经星飞月隔烟萝,百子池前忆素娥。
扇影渐随秋色改,砧声偏向夜凉多。
人间此夕成奚事,天上仙槎已渡河。
儿女欢逢磨喝乐,岂知泪雨又沾梭。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情感。首句“经星飞月隔烟萝”以动态的星月和静谧的烟萝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浪漫的夜晚景象。接着,“百子池前忆素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素娥(嫦娥)的形象在百子池边被回忆起,增添了神话色彩。
“扇影渐随秋色改,砧声偏向夜凉多”两句,通过扇影的变化和砧声的增加,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夜晚劳作的情景,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人间此夕成奚事,天上仙槎已渡河”则将人间与天界相联系,表达了对天上人间不同生活状态的感慨,仙槎渡河象征着超越凡尘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儿女欢逢磨喝乐,岂知泪雨又沾梭”以儿女的欢笑与节日的快乐,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七夕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
罗霄屹中天,上摩奎壁光。
孕秀注回溪,渊渊耀文芒。
美人住溪曲,凿翠分天章。
左右列图书,弦诵声琅琅。
时雨沐芳润,微风嘘混茫。
扶桑旭日曙,五色云锦张。
于焉乐贞遁,绕屋森松篁。
漱石水花净,濯缨秋气凉。
源泉正混混,波澜浩洋洋。
跂彼织女墟,眷此洙泗乡。
春风三月时,花柳正明媚。
伟哉玉堂仙,拜命辞丹陛。
青绫疏禁直,紫诰承恩意。
归舟一何轻,千里行已至。
升堂慰慈亲,珠冠耀霞帔。
称觞介眉寿,綵服日嬉戏。
眷言罄深欢,禄养丰且备。
显扬方在兹,志愿亦已遂。
嗟予忝同年,夙昔托深契。
兹晨忽告别,握手忍分袂。
相看念睽离,况乃笃交谊。
娱亲虽云乐,圣心怀辅治。
归朝勿后期,促装戒留滞。
新秋气候凉,紫陌需来骑。
乡选联科目,儒官领缙绅。
横经数十载,负笈二千人。
业与河汾并,名将稷下邻。
绣衣徒荐剡,朱绂懒萦身。
践履追前辈,光辉振后尘。
丹丘鸣凤下,沧海泛鸥驯。
宿草经长夜,飞花落晚春。
泗山环马鬣,鲤水戏鱼鳞。
最忆凝熙谥,还胜贞曜伦。
斯文日陵替,执笔为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