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汝寻真理,偷生佯不闻。
及其身命卒,心口便纷纭。
我命不能与,将钱别雇人。
为读如来教,救护我精神。
报汝寻真理,偷生佯不闻。
及其身命卒,心口便纷纭。
我命不能与,将钱别雇人。
为读如来教,救护我精神。
这首诗名《诗偈》(其一五四),出自唐代诗人庞蕴之手。诗中透露了对佛教真理的探寻与追求,以及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心态和精神救赎的渴望。
“报汝寻真理,偷生佯不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在世俗生活中逃避现实、寻求超然的矛盾心理。
“我命不能与,将钱别雇人。”这里透露了一种无力感和宿命论,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只能通过物质手段来寻求解脱。
“为读如来教,救护我精神。”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在佛法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救赎之路。"如来"是佛陀的别称,意味着最高的觉者和导师;通过阅读佛教经典,诗人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安宁。
整首诗蕴含了对生命、命运以及宗教信仰深刻思考的哲理,也反映出唐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个人救赎与精神寄托的普遍追求。
洗雨吹风一月春,山红漫漫绿纷纷。
褰裳远野谁从我,散策空陂忽见君。
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因嗟涉世终无补,久使高材雍上闻。
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
拙於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食谋。
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
神女青腰宝髻鸦,独藏云气委飞车。
夜光往往多联璧,白小纷纷每散花。
珠网纚连拘翼座,瑶池淼漫阿环家。
银为宫阙寻常见,岂即诸天守夜叉。
五湖大浪如银山,问君西游何当还。
以手抚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
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
屏风九叠云锦张,千峰如连环。
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
飞空结楼台,动影袅窕冲融间。
沛然乘天游,下看尘世悲人寰。
泊舟浔阳郭,去去翔寥廓。
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