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翻车置水滨,农家灌溉踏双轮。
怜他胝足缘无雨,惭作高居调幕人。
龙骨翻车置水滨,农家灌溉踏双轮。
怜他胝足缘无雨,惭作高居调幕人。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利用水车进行灌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与敬意。
首句“龙骨翻车置水滨”,以“龙骨”形容水车的形状,形象地展示了水车的构造,同时“置水滨”点明了水车的位置,暗示水源就在附近。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古代农田灌溉的景象。
次句“农家灌溉踏双轮”,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使用水车的情景。他们双脚踏动着水车的双轮,将水流引入农田,进行灌溉。这不仅展现了水车的运作方式,也体现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辛勤劳动。
后两句“怜他胝足缘无雨,惭作高居调幕人”,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自我反思。诗人看到农民为了干旱而辛苦劳作,脚上长满了老茧(“胝足”),不禁心生怜悯。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自己作为“高居调幕人”,即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的人,对于农民的艰辛生活缺乏深刻理解,因此感到惭愧。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中农民与自然抗争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感慨和反思,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江城地瘴海棠春,湿雪梅花二月夜。
白云左绕临皋亭,洞箫匏尊赤壁下。
荒壤到处题姓名,词源万斛珍珠泻。
若论炎宋文苑英,直当第一无相亚。
闲情低咏抚幽景,飞来明月青天借。
洗墨池枯鼠豪秃,茧纸不随时代谢。
流传偻数今四朝,人世匆匆等邮舍。
调饥不见渴望梅,看饱谁誇倒餐蔗。
半幅俨如岐阳鼓,神物鬼守魑魅怕。
岂无半山之诗文,后来述史几乎骂。
魂归来兮山之阿,左田舍兮前大河。
缅畴昔兮轻车过,揽佳城兮峰峨峨。
此间乐兮乐如何,谓异日兮罔择佗。
言近戏兮乃非讹,入新宫兮以婆娑。
呜呼五歌兮歌且哦,惬其所欲兮佩环和。